原创图溯上海图溯上海
图说宝山地名
宝山概览
街镇风采
地名掌故
上海少年村
上海少年村是带有半工半读性质的初等教育机构。年4月,佛教团体净业教养院和惠生慈善社欲联合创办上海少年村,他们择定大场宝华寺为村址。于是,藻北地区中共党员李西坪受党委托,负责疏通庙董王英如的关系,从而取得一块寺内80亩土地、10亩池塘、5幢房屋计大小25间的租赁权。当年7月15日,上海少年村正式开学,由赵朴初居士主持董事会兼村长,李西坪则出任董事兼视导员,另外在上海常德路设办公处。开学初期学生有60人,主要是孤儿和家庭经济贫困的儿童,后来也收流浪儿童,实行半工半读,学制和课程参照普通小学,上午上文化知识课,下午则参加劳动,有种植、饲养缝纫、编制箩筐、学工(白铁工、加工笔尖)等课程,以培养学生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精神,另外还有丰富的课外活动,成立铜管乐队,教唱进步歌曲。教师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如李西坪、诸敏等。师生们经常以歌舞和讲演形式向社会作宣传,很受欢迎,学生们思想也进步,从而使少年村一度成为中共党组织地下活动的中转站和隐蔽场所。年前,少年村的经费和学生生活费主要由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上海市分署、中国福利基金会和社会人士补助,学生课余劳动的收入则用来弥补不足。
在宝华寺内建立的上海少年村(年影像图)
赵朴初先生等与原净业教养院及少年村同学合影
上海少年村村庆场面(年)
年后,由师生员工代表组成村务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从年至年共招收人(内有少量干部子弟),其中在学习期间参军的人(有25人参加七十二军文工团),到机关工作的7人,在工厂工作的人,去工程队工作的人,升学的23人,动员回家的人,领养的43人,转院的人,流失18人,死亡2人。年初,少年村有学生人;同年7月,市孤儿园停办并入该村,使这里的学生多达人,其中年龄最大的18岁,流浪儿童占66%,孤儿占34%。少年村于年停办,村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至今。
上海少年村周边影像图(年)
现在,原少年村建筑尚存鹤庐和放生池上的八角亭两栋民国时期的建筑。鹤庐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斜坡式屋顶,二楼走廊中央突出一平台,整体成正方形结构,边长19.14米。正门上挂清光绪二十四年(年)戊戌科嘉定进士秦曾潞题字的“鹤庐”楷书匾额,匾额右侧题字“筮六贤甥雅鉴”字样。鹤庐后是一片长约40米、宽约15米的水池,四周是刻有花纹的汉白玉栏杆。池中央有八角亭,边长4.55米,二层,扶梯盘旋上下。这幢鹤庐正是当年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年,驻军部队对少年村旧建筑实施了修缮,同年11月12日公布为宝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年6月26日,上海少年村纪念馆在“鹤庐”内开馆。
上海少年村鹤庐题字
↘点“在看”,把好看分享给更多的人
上海市测绘院
地图文化品牌
新品发布|叙说地图|上海故事
编辑丨张渊源
审核丨忻?静叶?草
原标题:《图说宝山地名:上海少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