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九江市浔阳区的中心地带,东起庾亮北路,南临大中路,西至环城路西门口鸿轩里,北靠九江滨江路,总面积大约有6公顷左右。
在清朝的时期,西园是九江府署的所在地,九江府署衙门西侧建有一片大花园,称为西花园。西花园在那个时代也是中国有名的典型江南园林建筑风格的花园,而以风景优美著称。
到了年,当时的政府拆了府署衙门变卖了地基,西花园就渐渐凋败了。后来,九江附近的很多人在此占地建宅子,西花园就逐渐演变成为了九江的居民区。后来的人为了叫地名顺口,遂以代替“西花园”之称,西园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
九江由于是兵家要地,自古就多灾多难,年侵华日寇占领了九江,为了方便集中管束九江人,将九江龙开河以西的居民强行迁至到西园地段,后来随着战乱,江苏、安徽、湖北等地的一些难民也相继在西园落脚安家。(这也是为什么九江市区居民为什么会有很多祖籍是外省人的一个原因)因此,中国的八年抗战期间,西园也是被称之为“难民区”的地方。
从抗战到解放前夕,西园里的绝大多数居民都是这座城区中的贫民百姓,他们有的贩鱼卖菜,有的拉人力车,有的帮人挑水,有的卖九江特色小吃。各行各业都有,比较齐全,在这个方圆不大的区域里,有开副食杂货店的、有开酿酒作坊的,有看病行医的、有开办私塾教书的、还有测字看相的,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一应俱全。小小西园、是九江城市面貌的一个真实的缩影。剃头匠
算命先生
街头卖艺的
日本领事馆
当时有“五绝”被九江人经常称道:一是路巷交织,错综复杂。据统计,整个西园共有92条巷道,最长的巷米,最短的巷仅30米;路面最宽为4米,最窄为1米。
二是、里弄巷道幽深,巷道的命名极富有文化寓意,如介福里,它有30米长,1.5米宽,介福院,取大福之义。同仁里,取自韩愈《原人》中的“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之句。同德里则取自《当书·晋书》“同德则同心”之句。三是、当时这里也有很多小寺小庙分布在西园,供这里的居民朝拜。
四是、建筑布局完善,很多水井建于其间。当时西园量有水井二十多口,现在著名的千年古井,就是这里仅存的一口水井啦。
五是、环境卫生干净。早在年的时候,西园就为九江获得“全国卫生模范城市”做出过积极的贡献。只是我们九江城市中心的一个弹丸之地,但它却浓缩见证了九江数百年来的政治风云、经济兴衰和文化传承。年,九江市政府对西园片区房屋进行拆除将其建设成了现在的集购物、休闲、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城市购物广场。百年西园,从此谢幕,退出了历史舞台,他的存在将作为九江的一段发展史,永远留在我们所有九江人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