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即公元年七月,名将徐达攻陷通州,八月包围“最终目标”元大都,然而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座坚城之内已经没了多少守军,更没了元朝皇帝。
原来,在明军抵达之前,元顺帝带着文武、家眷已经逃到上都去了,大都的占领宣告了蒙元政权在中原统治的结束,这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大多数人看来,蒙元统治者已经是残枝败叶,无力再次入主中原,可是仅一年之后,为什么元末帝会3次卷土重来呢?
图片:蒙元统治者卷土重来剧照
一、两个“前提条件”
1、民族人口问题
蒙元的统治者是蒙古人,这是一个古老且传统的游牧民族,即便是元朝和四大汗国鼎立而存的时候,全球的蒙古族人口也不过在万上下,且分布极其广泛。
换言之,在传统“中国”境内的蒙古人其实并不多,仅有的一部分也都在北方草原之上,以骑兵的形式存在。
蒙古人在中原所辖的军队之中,大部分都是“仆从军”,所以明军北伐的时候,在很多战役里,消灭的蒙元主力军队都是他们。
既然明军消灭的有生力量大部分是各民族共同组成的仆从军,这就对蒙古人口和军事力量的消耗并不大,所以在明军打下元大都之后,蒙元政权在某种意义上并没有随之土崩瓦解。
这就为此后元顺帝重振旗鼓南下骚扰明朝提供了基础,大慧认为,这也可以看作是游牧民族自身的“特性”之一,历史上出现的强大游牧民族,都十分看重军事力量和人口的发展,只要这两样没有受到空前打击,实力就尚存,这有别于中原农耕民族。
图片:“仆从军”剧照
2、统治阶层的“质变”
蒙古人原本是汉族眼中的“蛮夷”之一,不过在他们占领中原并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之后,蒙古高层,即统治阶级就开始大量接触汉族文化,实际上这可以看作是蒙古人的“汉化”过程。
从史料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历代元帝都是以儒家学派出身的文人作为启蒙老师,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洗礼,蒙元统治阶级抛掉血缘和传统文化不说,大慧认为已经和汉族王朝的皇帝没有了什么区别,这也是后世史学家把元朝归为中国历史一部分的重要依据。
所以在和朱元璋等汉族起义军对抗的过程中,蒙元一直是不遗余力的,因为长期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元帝也认为自己统治的根基是在中原。另外,大多数蒙古贵族早已习惯了荣华富贵和汉人的生活方式,北去塞外效仿祖先生活,这从个人心理的角度来看是很难接受的。
虽然汉末帝被赶出了大都,但他们是不死心的,因此要多次组织力量南下卷土重来,遗憾的是,享受了一个多世纪的蒙古军队,显然不复当年祖先之勇。
图片:蒙古服饰渐渐汉化剧照
二、“关键”在于实力
1、互有胜负
当然了,以上两点只是明初蒙元南下的两个基本点,最主要的,还是他们依然拥有很强的军事实力以及广袤的国土,元朝时期的疆域是空前的,有说法是一直延伸到了北极圈。
在丢失掉大都以南的中原地区之后,蒙元统治者回到了“龙兴之地”——蒙古高原,从大的方面看,只不过是一个世纪后又回到了起点,还具有汇集数十万大军的实力。
此时元末名将兼左丞相王保保就率领10多万大军占据了山西、甘肃一带,纳哈带着20万军队守在辽东,而在云南地区还有10多万的蒙元军队,退一步讲,当时朝鲜半岛上的政权,都还甘愿替他们卖命。
图片:蒙古的兵力剧照
徐达和常遇春在攻下大都之后并没有选择凯旋,而是兵分两路,其一,常遇春部南下保定,从北路攻打山西,其二,徐达部从彰德沿南路出击,两军共同夹击王保保主力,在太原会师。
由于常遇春成为了单独一路大军的统帅,因此徐达大军的先锋由汤和担任,可能是立功心切,汤和竟然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就开始攻打泽州,在他看来,剿灭元军收复太原简直小菜一碟。然而他小看了王保保,对方抓住汤和孤军冒入连夜偷袭,让汤和部损失惨重。
图片:王保保在军营剧照
2、决定性的一刻
元顺帝可能被迟来的胜利冲昏了头,竟然认为明军也是乌合之众,令王保保主力出居庸关收复大都,徐达闻讯立刻攻太原,王保保回师救援被徐达奇袭,落荒而逃。
公元年,元顺帝命令也速率领精兵5万攻打通州,朱元璋立刻派遣常遇春和李文忠,率领步骑合计9万大军北上驰援。
也速久攻大都部下,遭到内外夹击,常遇春趁机迂回攻击元上都,元惠宗包括文武百官极为震惊,立刻出逃到了应昌,蒙元高层再次“搬家”。
图片:蒙元高层外逃剧照
西北方面,蒙元军队的“主调”就是望风而逃,没什么可圈可点的,不过王保保尚在,而且一直想要一雪前耻,徐达为了防止王保保作妖,提前命令手下的张温一部主动进攻兰州,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徐达还亲自统兵攻打定西一线。
这一战是明初明元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结果蒙元大败,明军俘虏了包括元剡王、元济王在内的文武大臣近人,还有蒙古兵卒8万4千余人,这是决定性的战略大胜利,从此王保保再也无力与明王朝对抗。
从整个历史的演变过程来看,元末帝虽然有能力对明朝边境发动多次进攻,但大都以失败告终,更要命的是他们的权力中枢不断外迁,经历了多次“搬家”后,真正远离了中原,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
图片:蒙古势力远离中原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蒙元虽然变成了“北元”,但实力依旧存续,这也为后来的“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