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地名为雁叫之意,应县木塔是中

应县地处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南端,东望恒山之险,南扼雁门之要,北连大同煤海,西依朔州电都,宛若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3镇9乡、个行政村、33万人。曾获得“中国绿色名县”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的称号。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一、历史沿革

1、战国为赵地,秦属雁门郡。西汉置剧阳县、埒县,同属雁门郡。新莽改剧阳为善阳,东汉复旧。后废埒县,晋又废剧阳县。

2、唐末置金城县,五代梁分云州置应州,唐天成元年(年)于应州置彰国军节度。辽属西京道。金属西京路。

3、元属大同路。明洪武初废金城县入应州,属大同府。清因之。4、年改州为县,称应县。年属雁门道,年直属省。

5、年属察哈尔省,年直属山西省。年与山阴县合并。年分治,属晋北专区。年属雁北专区。年属朔州市。

二、地名来历

1、两山相应得名。应县:古称应州,据《应州续志》载:以境内龙首,雁门二山南北相应,城当其间故名。

2、“应”即为“雁”,是“应龙氏”所居之国。

《路史·国名记·戊》释:“雁,今作应。”“应”的繁体字为“譍”,“譍”字字形为上雁下言,表示“应”就是大雁之间的对话,就是雁叫。关于“应”就是雁叫,所以,雁门,可谓“应门”。而“应”即为“雁”,是上古时代黄帝部落联盟“应龙氏”曾经所居之国。

三、风景名胜

1、应县木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年),金明昌六年(公元年)增修完毕。是中国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立方,约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2、净土寺。位于应县城内东北角。据清代《应州志》载,净土寺于“金天会二年()僧善祥奉敕创造,金大定二十四年僧善祥重修”,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大雄宝殿是全寺之主殿,为金代原物,深广各3间,平面呈方形大殿设覆斗形大花板,以梁袱划分9格,分别作成9个藻井,中部的斗8藻井最大,藻井下饰以天宫楼阁,作混金彩画。另外8个藻井呈八角形,雕刻精细,色泽花丽,是少见的金代珍品。净土寺除大殿尚保存完好外,其余全都在“文革”中拆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