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时间关于地方工作的策展式提喻法

方志时间

如若我们观察方志中的制图,便会发现经常描绘有两种线。一种是“实线”,它分割边界、确立范围,标记出地形与空间;另一种是“虚线”,它描绘着人之观察、经验、记忆与踪迹,也标示着川流的偏移迁变;时间感在这里被引入了空间。

制图者的时间

传统方志中有三类制图者的“时间观”:

第一类制图者是掌官或编修,他们在全局视角下排布所管辖的地方,往往以县城居中,山川、名胜、村庄根据彼此关系列阵周围,注重体例;这是一种“集置的时间”。

第二类制图者是职方和舟师,他们往往以行路(陆路、水路、海路)为线索,不在意绝对方位和比例,凭借着经验、感觉和简易罗盘,分段前行;这是一种“体察的时间”。

第三类制图者身份错综,是史家、小说家、行武、旅人、行脚僧、传教士、使节、渔人、樵夫等,以其自身“当代性”的综合技术,校准或重制地方的基址,经世致用;这是一种“主动的时间”。

盒子:提喻法与回环

“方志时间”工作坊将专门设计一个“盒子”工具包,作为对地方工作标记、整理、备忘、提示和构造的“档案-展示”方案。这想法来源于一种策展式提喻法:拆开或重组任何一个盒子,便会发现其空间是由6个基本面(实线做为边界)的5次褶皱(虚线用来折叠)所生成。

于是,新的使用结构,必然会造成新的变化,并从中迸发出新的行动空间。

“集置的时间”是概览,“盒子-地方”的5个步骤(制图、文献、感知、列表、议题)将在6个不同地方(成都、杭州、西安、南昌、临海、乌镇)的“重复”实践中,通过排布、比对而发现“差异的时间”。

“体察的时间”是介入,“盒子-地方”除了内部设计和本地性排演,工作坊开始前的和结束后的,还存在着一个更大的外部现实,甚至从盒子的原材料采集、加工,再到设计和制作,都将经历“长途跋涉”——在现代物流收发与传送中遭到挤压、损毁,且极可能遗失。这或许是“习以为常却又不见”的地方和我们自身现状的“现实的时间”。

“主动的时间”是行动,“”即将到来,它不应还是一个过渡的数字,例外状况将成为继续扰乱和蚕食实践领域的常态,但这也更加要求了我们,必须采取更具探索性的行动。或许,我们首先就要明确提出观点:新的方志是基于地方-空间的“当代”编纂术——既要探寻现实背后某种普遍“知识型”,也要索引那些由个体差异和地方差异所生成的“提案的时间”。

文:龙奕瑭

成都:故事铺子社区走读与故事写作工作坊

时间:9月(为期15天)

合作: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

嘉宾:李欢、芬雷

特邀:余幼幼、冯俊华

活动介绍:联合成都5个社区,结合具体场景,进行社区的走访与读解,展开故事与社区之间公共连接的重新想象,与此同时,面向社区居民组织诗歌工作坊、制作故事豆本,将想象付诸实施。

重点征集:非虚构写作者、小说和诗歌爱好者、有社区连接经验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对地方连接和社群活动有兴趣的实践者

西安:城中村出走指南

时间:11月(为期1周)

合作:共治空间、复印info、夹山改梁

嘉宾:强天锴、子杰、辛恒、陈逸飞

活动介绍:不得不离开城中村,对于曾经居住在这里的“西漂”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是生活成本的增加。“城中村出走指南”,是一次围绕离开城中村后如何在西安继续生活展开的工作坊,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