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研究员孙瀚冰丨小时候喜欢看地图册,常

面对荣誉和成绩,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孙瀚冰总是谦虚地说,自己运气好。事实上,每一份好运气的背后,都是锲而不舍的奋斗和艰苦执著的探索。其中,有对科学研究始终如一的初心与热忱,也有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与坚韧。

01

她叫孙瀚冰,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工厂家属大院。钢材、重型机械、大型装备,她从小就被这些词汇包围,但却对它们无感,反而通过翻阅一本本地图册,让交通在幼小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孙瀚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我与交通规划有着不解之缘。

小时候,我爸经常给我买地图册。我喜欢看路网,常常在脑海中做起规划:从这里到那里,坐汽车要经过几个城市?坐火车要经过几个站点?怎样去才最高效?

指尖划过,似水流年。

年,孙瀚冰来到了

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

高考

因为很喜欢数学,数学成绩也非常好,她选择就读南开大学数学系。数学看似与交通运输相差较远,实则为孙瀚冰进入交通运输领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本科毕业时,孙瀚冰选择了读研。数学系毕业的人,大多要换专业。她当时在南开大学会计和运输经济学专业之间纠结不已。

后来,运输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师兄点醒了她:运输经济学需要大量的数理统计分析,你是学数学的,这方面的能力肯定不差。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交通可以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年,孙瀚冰硕士毕业

来到人生的第二个十字路口

就业

孙瀚冰还是想多出去走走,便选择进入交通运输行业,来到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工作。工作主要分为两块,一是做咨询评估,二是做运量预测。

孙瀚冰说,当时工作的感觉是,虽然涉猎面很广,但不专。年,她参加了上海港洋山港区一期工可研究,承担吞吐量预测专题任务。

这是孙瀚冰做的第一个港口项目,也让她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做港口研究需跳出港口看港口,铁路通道、公路通道、产业结构等,都是研究的重点。做港口研究有清晰的脉络,能串联起她过去学过的内容,让研究更专注。

后来,她又相继做了天津、珠海、湛江的几个港口项目,更加坚定了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下去的决心。

年,孙瀚冰进入专业研究机构

新的征程

希望在这个领域做出成绩的孙瀚冰,年进入了部规划院水运所。

部规划院水运所副总工程师沈益华回忆:

刚来不久的孙瀚冰十分刻苦,完全把自己当成新人,谦虚又勤恳。

同事们经常能看到孙瀚冰在院图书室查阅水运所曾做过的港口水运规划报告。当时领导也非常信任她,经常安排她参加一些重要项目历练。

02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在部规划院,经过一个又一个港口规划项目历练,孙瀚冰在探索中突破自我、收获新知。梳理孙瀚冰多年的研究经历,最为她称道的,当属——量化分析。

数字可以说话,这是孙瀚冰从4年数学专业学习中领悟的真知。每一个港口规划项目的开展都需要大量调研,然而调研听到的内容未必都是真相。调研对象有时有选择地回答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产生误导。

孙瀚冰说,多渠道数据相互佐证得到的结果,就会直逼真相。业主有时候很惊讶,说我们很了解情况。其实,这都是数据在支撑。

在为天津港编制总体规划时,量化分析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般来讲,新港区的吞吐量需求由两部分构成:腹地交通需求和临港工业生成的运输需求。而临港工业区多为新建区域,没有历史数据作支撑。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TCT)全貌。

如何合理地预测临港工业区自身生成运输需求的规模和特征、增强预测及规划的适应性和包容性?一系列棘手问题摆在孙瀚冰面前。

虽然没有历史数据,但预测还是要做。孙瀚冰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预测模型思路”。

这一模型用于服务临港工业新港区预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此后,该模型在部规划院承担的系列新港区规划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年,孙瀚冰将该模型拓展成为“四阶段资源、产业引导的结构化模型”。

该模型属于基础性研究,是部规划院预测技术、规划技术创新的重要尝试,填补了当前服务临港工业新港区吞吐量预测国内研究领域的空白。

孙瀚冰说,4年数学学习形成的思考方式让她获益终生:

我不害怕困难,遇到难题,总能想办法解决,就跟解一道数学题是一样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就换一条,总能到达彼岸。

03

量化分析的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港口规划研究,也可以用于国际航运中心规划之中。近年来,她主持了大连、上海、天津、厦门、重庆等多地国际航运中心相关的系列研究项目,带领研究团队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航运中心理论框架体系和空间布局量化分析方法。

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规划项目是孙瀚冰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项目。

年,辽宁省政府印发《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多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建设成效未达预期,社会上有很多舆论和困惑:大连离国际航运中心有多远?东北经济下滑,国际航运中心什么时能建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原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委托部规划院开展相关研究。

当时很多人认为,国外已有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我们能找出明确的类型、可复制的范本,争议主要在学伦敦、学新加坡,还是学釜山。

但孙瀚冰认为,先进的国际航运中心都是独一无二的,脱离其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其形成阶段的外部环境,去找样板、去对标是没有意义的。

孙瀚冰说,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航运中心最重要。

孙瀚冰带领团队一方面归纳分析各先进国际航运中心成型时的发展阶段、外部环境和相关政策,作为我国当前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参照。

另一方面,孙瀚冰团队从我国、区域和城市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国际航运中心入手,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航运中心理论框架体系。

孙瀚冰说,我们的研究基本起到了三个效果:

坚定了信念

正视了差距

理清了思路

为了将团队的研究成果更准确地传递给大连市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孙瀚冰花了大量精力准备汇报,用合适的讲解方式,回答国际航运中心是什么、为什么要建设、如何建设等一系列问题。

因为重点不同,给专家、业主、高层领导,准备了不同的汇报讲稿。专家看重专业性,业主看重实用性,高层领导视野更开阔。孙瀚冰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反复和同事预演,猜想听众会提哪些问题。下班回家,她也会在家里反复演练几次。

勤奋耕耘,注定收获成功的喜悦。时任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听取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系列成果时,给予孙瀚冰很高的评价:来大连8个月听到的最系统、最全面、最有高度的汇报。

听到这样的评价,孙瀚冰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世间美好的事物,并非是触手可及的。经过了时间的酝酿和打磨,这样的结果,才显得更加珍贵。

04

“传帮带”是部规划院的优良传统。岁月如梭,当年还在前辈指导下做项目的孙瀚冰,逐步成长为首席研究员,言传身教,带了一批又一批新人。

部规划院水运所高级工程师张晓晴年入院工作,是孙瀚冰一手带出来的,她亲切地称呼孙瀚冰为:“孙姐姐”。

张晓晴说,孙姐姐会先让新人对某个领域有一个系统性认知,充分了解后,再分配任务。而且,她很喜欢用思维导图让大家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如何推进。

孙瀚冰不仅在工作上为年轻同事树立榜样,在生活中也是一个知心姐姐。张晓晴说,生活上遇到纠结问题时,我们都喜欢向她求助。孙姐姐常常基于她的阅历,给我们提供建议。

担任首席研究员以来,孙瀚冰带领水运战略研究创新团队、国际航运中心研究团队、集装箱系统研究团队、煤炭系统研究团队等多支团队持续开展研究工作。

每支团队她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紧跟热点,鼓励大家勇于创新、学以致用。每次孙瀚冰有了新想法,都会组织头脑风暴,让大家在交流中激发研究热情。用孙瀚冰的话说——让大家在创新氛围中成长。

比如,看到中美贸易冲突、新冠疫情冲击、俄乌冲突等消息,她会主动思考对我国港口有哪些影响、对我国交通运输业会有哪些影响。仔细分析研究后,多篇咨政建言文章出炉,并及时呈报领导审阅。

多篇文章获中央和部领导批示。

谈及此,孙瀚冰只是会心一笑说,获得批示可遇不可求,我只是想把我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果能对行业发展有所帮助,那就是非常幸运和幸福的事了。

工作二十多年来,孙瀚冰在科研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她反复说自己很幸运,期待这份幸运能一直伴随她,让她在港口规划领域——

始终满怀热爱

乘风破浪向前

作者丨杨雷

编辑丨杨雷廖芊

审核丨连萌

监制丨孙英利

投稿邮箱:xww

zgjtb.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