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白癜风图片 http://m.39.net/pf/a_4662959.html
定西市将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坚持实打实干、干就干好,把“做人”和“做人的工作”贯彻始终,重点实施好思想引领、文化铸魂、文明实践三大工程,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力、提升价值塑造力、凝聚精神感召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有效提振乡村精气神,引导形成农村新风尚,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一是实施思想引领工程。注重发挥理论宣讲和思想教育在文化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坚持抓理论宣讲,总结推广“千名干部进千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把讲理论和讲政策、讲道理和讲故事、讲核心价值观和讲新时代定西精神、讲追赶发展和讲群众关切紧密结合,运用启迪心智的金句、直抵人心的暖语,通过小曲花儿、方言土语、“大喇叭”等方式和田间地头会、板凳会、炕头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分众化、多层次、立体式理论宣讲,让群众在春风化雨中感受理论的温度、思想的魅力。坚持抓理论宣传,聚焦党的创新理论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制作宣讲课程、公益广告、短视频,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广泛传播,用群众喜欢看、看得懂的漫画、诗歌、顺口溜等绘制易学易懂的主题文化墙,不断满足群众学理论用理论的多样化需求。坚持抓思想教育,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针对群体差异、代际差异等开展分众化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浸入式教育,重点围绕“一老一小”和生活困难人员等群体点对点开展宣传帮教,培育自尊自行、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是实施文化铸魂工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送文化”“种文化”相结合,加强服务供给创新,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抓文化服务,着力推动县区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提质增效、县级图书馆与农家书屋资源共享、陇西县“乡村大喇叭”镇村覆盖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水平。着力“送文化”进乡村,打造流动的文化服务队,建立“一村一月一场电影、一月一场演出、一季一场综合性文化活动”惠民服务机制。着力“种文化”到基层,瞄准百姓需求,在春节等“我们的节日”开展社火展演、非遗过大年、广场舞比赛、花儿传唱等活动,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唱主角。坚持抓文艺创作,支持基层文艺工作者和群众创拍(排)移风易俗主题歌曲、曲艺、微电影等文艺作品,着力加强通渭书画、洮岷花儿、安定剪纸等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依托“乡村记忆馆”“村史馆”建设传承耕读、非遗、民俗等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坚持抓文旅产业,打造“一县一品一节会”品牌,办好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马家窑文化节、李氏文化旅游节、渭水文化旅游节、岷县花儿艺术节、临洮县紫斑牡丹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推动创建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渭源)、5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
三是实施文明实践工程。突出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移风易俗,为追赶发展强信心、聚民心、筑同心。坚持抓文明创建,广泛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评选,坚持以点带面,引导乡镇村社、农户家庭、农民群众广泛参与,推动县级以上文明村创建达到55%以上、文明乡镇达到%,用先进典型引领带动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坚持抓志愿服务,主要是“三个一”,即:完善一套机制,推动完善“供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五单式精准服务群众机制;打造一批项目,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等群众现实关切,积极探索“知行课堂”“德孝生日会”等务实管用的志愿服务项目;组织一系列活动,依托“我们的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群众广泛开展亲帮亲、邻帮邻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每个县区打造1-2文明实践乡村示范点。坚持抓移风易俗,围绕治理高价彩礼、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抓好“六个字”,即:“发”移风易俗倡议书,以“十抵制十提倡”为载体,弘扬文明健康时代新风;“盯”“关键少数”,推动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落实操办婚丧事宜报备制度;“严”约束措施,明确村社婚丧事操办程序、礼金数额、宴席标准等;“强”作用发挥,吸纳“五老”人员、乡贤能人等加入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增强议事协调能力,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建”激励机制,依托“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建立完善文明行为积分激励回馈制度;“重”宣传引导,运用“乡村大喇叭”“红黑榜”开展常态化正面宣传引导和反面曝光警示,破除天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涵育向上向善向好的婚丧嫁娶文明新风。(供稿;定西市乡村振兴局刘晟宇)
作者/来源:甘肃乡村振兴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