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金川土司叛乱,为何会花费清朝7000

大小金川在大渡河上游,地方很小,人户不过3万,兵不过1.5万。

可是,为了平定此地,乾隆却付出了惊人的代价。

乾隆前后两次用兵。

第一次用兵,八九万人,用时2年,耗银余万两。

第二次用兵,10万人,用时5年,耗银余万两。

这道题,怎么这么难做呢?

难解之题

大小金川,在大渡河上游,地势险峻,交通不便,气候严寒,地瘠人贫。

对此地,大清原本采取了年羹尧提出的方略:“以番治番”。分设大小金川,各土司相互牵制,以便于统治。

随着大金川的逐渐强大,大金川开始侵扰其他土司,并击败了前来镇压的清军。

乾隆大怒,决心大兵征讨大金川。

乾隆十二年,乾隆将平定苗疆有功的张广泗调去做川陕总督,令其负责主持进攻。

张广泗抵达前线,主持进攻后,很快就发现:这道题,很难做!

1、依托地势的山地防御系统。

大金川之地,“尺寸皆山”。

当地居民原本就是垒石为房的,对于土工作业非常在行。

在常年互相攻伐中,他们非常擅长修筑防御工事。

他们在隘口设立碉楼,“累石如小城”,四围都有小孔,可以观察、射击。

他们在险要处的碉则更为坚固、高大,被称为“战碉”。

这个“战碉”有多坚固呢?

清军一般的子母、劈山炮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而重达余斤的九节劈山炮攻碉时,只有在正中碉楼顶部时才能稍微带来一点破坏,如果击中其他部队,则毫无作用!

2、针对性的设计,克制清军套路。

对攻打坚固碉堡,清军是有套路的。

(1)、挖地道,穴地而进;

(2)、挖墙孔施炮;

(3)、围困,断绝水道。

然而,当地土司,在康熙末年曾率军随清军作战,对清军的路数有一定了解。

而且,清军在此前征讨瞻对(另一处土司辖区)时,曾采用的一些“非常规手段”,也为大金川所了解。

因此,大金川构筑防御系统时,提前做了安排。

(1)、在碉外挖掘壕沟,破坏清军穴地进攻;

(2)、在碉内外加筑围墙,破坏清军挖墙而进;

(3)、在碉内积水,破坏清军绝水道企图。

可以说,大金川之敌,不但拥有完善的山地防御系统,还针对清军套路做了充分准备!

这道题,怎么解?

严责部队强攻,失败

大军一出,就要烧钱。

张广泗的军队,当时为3万多人,“每日之资不下三四千金”。

虽然困难多,但张广泗是有一定军事经验的。此前,在曾负责了平定苗寨叛乱。

他知道:人多,就是硬道理!

于是,严令军队,强攻!以兵力优势压倒对手。

可是,进展十分缓慢。

虽然清军一路攻破碉楼数百,但险要处攻破不多,进展缓慢。

同时,张广泗更为头疼的是:部队士气存在问题。

用兵将近一年,四万部队,汉兵阵亡80余人,伤余人,土兵阵亡余人,伤余人。

显然,强攻,就是一鼓作气,猛攻而下。

可是,从伤亡数字看,清军显然不愿冒死前进,执行强攻。

因此,张广泗深责各部,严令各部奋力死战。

结果···悲剧更严重了。

由于山路险阻,兵力难以展开,清军兵分多路进攻,每处兵力不多。

副将张兴的军队,为敌军所围,向张广泗求援。

张广泗正责清军不肯力战,遂不加救援,反而斥责张兴不愿力战。

张兴确实不愿死战,只是花钱买路。

结果,张兴为敌人所诱骗,5、人全部被杀害!

显然,以清军的士气,强攻是不要想了。

计无所出,丢人现眼

将近一年,打成这个样子,乾隆十分失望,遂令大学士讷亲负责,老将岳钟琪、傅尔丹相助。

岳钟琪、傅尔丹都是百战名将,经验丰富,本应是“定海神针”。

可是,讷亲位高气盛,不怎么鸟老将。

抵达前线,讷亲先是严令强攻,结果惨败!

随后,讷亲提出了以碉对碉的战略:你设碉,我也设碉,我还在这里耕你的地,使你动摇!

乾隆否决了讷亲的建议:这么搞下去,师老财匮,还不如罢兵!

然而,乾隆虽否决了讷亲之计,却也提不出什么好指导。

讷亲计无所出,也不怎么吭声,重新让张广泗“办贼”。

张广泗既亲视讷亲不知兵,又忌惮、排级岳钟琪,结果“将相不和,士皆解体”。

一次,0清军进至一沟口,几十个番兵从山上呐喊而下,0清军居然溃散,自相践踏,伤亡惨重!

丢人现眼!

乾隆意志动摇,浪费良机

张广泗、讷亲确实不行,乾隆把他们召回,换上傅恒,并增兵3.5万。

傅恒还算靠谱,他在深入研究后,采纳岳钟琪之策:锐师深入,直捣贼巢!

不要做逐碉争夺!要深入敌境,直捣敌巢!

清军南北两路进攻,岳钟琪大败大金川军!

大金川本来就兵少,经此大败,急忙乞降。

所谓乞降,其实只是认怂求和,不伤根本!

显然,这种乞降是靠不住的,清军应当利用大好形势,继续进攻!

但是,乾隆已经不愿打下去了。

乾隆认为:即便大军绕过敌人前方碉楼,深入敌人腹心后,不还是要攻碉吗?“是贼据地利,万无可望成功之理”!

不打了!

乾隆接受了“乞降”,体面结束了战争。

结果,大清调集七省满汉官兵及土兵八九万人,耗银余万两,打了两年,基本上只是保全了面子···

用人失误,效率低下的平定小金川之战

果然,数年之后,大小金川又乱了起来。

大金川不断侵扰各土司,乾隆一时不敢去管。

小金川见大清如此软弱,也开始效法大金川!

以番制番,已经不可能了!

乾隆决心:“先办小金川”。

小金川,实力不如大金川,地势也不如大金川险要,相对好打。

同时,有了大金川之战的经验,清军找到了办法:“避敌碉卡,越道而进”!

办法是对路的,但问题是,得找到能执行正确办法的执行人。

“越道而进”,说起来容易,但何处不打,何处猛攻,何处急进,走什么路线,都需要前方将领高超的军事能力。

可是,仗打起来,许多清军将领都不行!

所以,打起来以后,清军还是打起来“以碉对碉”,分路前进。

在得到大金川相助后,小金川打起来得心应手!

同时,小金川军还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以游击之法骚扰清军粮道,甚至围困部分清军。

乾隆连番换将,直到阿桂接办南路军务,情况才迅速改观。

阿桂督军乘皮船渡河,前后夹攻,攻取了小金川西南门户后,乘胜推进,基本平定小金川。

被防守反击反杀,再遭惨败

小金川将平,乾隆又下令,由小金川进攻大金川。

定边将军福温,执行乾隆的决策,“避敌碉卡,越道而进”。

清军攻噶尔拉不克,留兵牵制,自率大军深入,但又受阻于木果木。

清军强攻不克,难以绕行,福温遂再次转入“以碉对碉”,建碉卡千余,大军分散于各个碉卡。

然而,大金川一面固守险要,一面派人去刚刚被平定的小金川活动,联络袭击。

结果,被策动的小金川兵与被编入清军的小金川人里应外合,袭击清军,并夺取了清军的粮台、炮局,并不断进攻分散的清军。

最后,福温突围而出,阵亡余人,大败!

刚刚被平定的小金川,再次丢失!

艰难平定

乾隆处分一批文武官员,再次调兵遣将,并以阿桂为定西将军,再攻!

换上了靠谱的人,事情才靠谱起来!

清军先数路进攻,攻破了刚刚恢复,元气未复的小金川。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阿桂将小金川的碉寨全部拆除,将小金川民众分给了其他土司,并将降而复叛的余人全部杀害!

随后,阿桂兵分三路,进攻大金川。

后面纷繁的战事不再详述。

阿桂时而绕过敌人坚固碉寨,时而以重炮轰击附近碉寨,时而层层围困,时而先绕过不打又回头再打,一切依敌情、形势而动。

整个过程,阿桂牢牢掌握主动。

总之,以清军的绝对兵力、物力、装备优势,只要将领靠谱,剩下的,也就是砸钱的事了!

最终,阿桂平定大金川,敌军大头人悉数被解押京城处死。

总的来说,大小金川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交通不便,清军进攻,无论弹药、军饷、粮草,花费巨大都是免不了的。

但是,耗费如此之大,则反应了乾隆时期的许多问题。

首先,是大清高级官员的素质问题。

事实上,在岳钟琪、傅尔丹、阿桂等人率领下,战局往往能够取得较快的改观。

可是,大清绝大多数将领、官员的素质却堪忧!

他们不仅在军事指挥上手足无措,进退失据,动辄转入呆板的“以碉对碉”策略,而且,他们还相互排级、倾轧,甚至互不相救!

更有甚者,桂林、福温这样的高级将领,居然终日与人饮酒作乐!

其次,是清军素质的低落!

清军既无法承担强攻之任,甚至在遇到困境时也贪生怕死!

比如,张兴部0余人,被围后居然买路求活,结果被敌人诱骗。

另有0余人,在遇到数十番兵时,居然争相逃跑,自相践踏!

看来,乾隆时期,清军的战斗力已经严重下降了!

面对小小的大小金川,大清经过“试错”、调整,尚可保全面子,然而,40几年后,面对西方列强时,恐怕就再无这般从容了!

当乾隆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十全武功”时,或许他意识不到:康乾盛世,已经走到了尾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