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疹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
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向西北,途经甘肃省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定西,这座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古城被称为“凤城”,是这里的老百姓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之旅,王公桥经历了这座城市“凤凰涅槃”的变化,今天,让我们走进四代王公桥的前世今生,打开那段尘封的记忆。
第二代王公桥与第四代王公桥近期同框合影拍摄:段卫东
王公桥,四百多年前“工匠精神”的雏形,他连通此岸和彼岸,串联历史和未来,延伸交通人的诗和远方。车马足印、风雨霜雪在他的躯干上雕刻了皱纹印记,他见证了定西这座城市“换了人间”的发展,更记录了定西公路人勇毅前行的担当。
前世,他承载了“苦瘠甲天下”的岁月
王公桥坐落在丝绸之路上著名的驿站——甘肃省定西市西巩驿,见证了丝绸之路这条古老的交通大动脉最后的辉煌。在历史长河中,定西曾是一片古老、广阔、美丽的土地,留下“天下富庶无如陇右”之美誉,然而,宋元明清以来,由于战乱和乱砍滥伐,大地干旱贫瘠,曾让清代名臣左宗棠发出了“陇中苦瘠甲天下”的千古一叹,也让多少代定西人民在贫困和荒芜中苦苦守护着这片故土!在那个无法谈及交通科技的年代,这里穷山恶水,秃岭荒丘,近70米深的沟壑横亘在人们面前,无法逾越,行人常常“夏阻于山洪、冬困于冰雪”。明万历年间,终于在此修建了一座土桥,从而连通了兰州去西安的官道,人们称它为永济桥,取永远济民之意,当地因为这座桥,迎来了长时间的繁盛。相传为纪念清乾隆时期巩昌知府王廷赞重修此桥而起名王公桥,但因其地理因素,曾经历数次改建。
第一代简易土夯王公桥(原名永济桥)遗址拍摄:傅顺
年,省人民政府拨款重修王公桥,建成一座长44米、宽6米、高18.47米的永久式八字撑立木架桥。这座桥,完全用木头搭建而成,一根根粗大的木柱,左右纵横、上下相连、层层相接,构成了桥的主体,最上面则是粗大的木头横梁。这种“八字撑”桥梁,是桥梁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过渡,它的受力类型模仿了竹筐的受力原理,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然而,就是这些简陋的木料,体现了“三角形稳定性”原理,使王公桥历经风雨侵蚀,雄姿依然如故,展示了最初的“工匠精神”。在没有现代交通路网的时代,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支撑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今天,我们走近古色古香的王公桥,观赏细品他环环相扣的木制工艺和搭建方法,无不感叹这是一件多么难得、保存的多么完整的艺术品。
第二代“八”字式撑木架王公桥拍摄:傅顺
那是王公桥四百年沉重而漫长的梦啊,梦中这个被寄予美好期望的“凤城”,并没有走出落后贫困的折磨,也没有逃脱战乱纷争的蹂躏,美好的意愿没能使古城脱胎换骨,梦中的自己在不断地毁灭,继而不断地重生!
今生,他升腾起追赶发展的新希望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在地图中陆域几何中心,能看到定西版图的模样,恰如一个忠诚的猎人挽弓搭箭,守望着祖国的西北。是啊,忠诚顽强的定西公路人从未放弃这片热土,他们辛苦劳作、植树造林、修路架桥......时至今日,我们欣喜地看到:自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之后,随着城墙的湮没和交通运输的崛起,一座交通路网四通八达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正在迅速发展。王公桥的今生呐,终于摆脱了不安的梦魇,草长莺飞间,太平盛世下,车水马龙中,祖先们起名“凤城”的初衷,才真正得以实现。
图片定西公路人传承好“工匠精神”拍摄:段卫东
年,定西交通人历时15个月,在王公桥上游2.5公里处,建成一座高32.6米,全长60米的钢筋混凝土T型梁公路桥,这是当时甘肃省境内建筑高度最高的一座公路桥,工程质量远胜于以前的任何一次修建。伴随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公路工程建设在西部地区全线铺开,G线穿越定西境内,绕过王公桥“另辟新径”。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运输量的增大,且木桥年久失修,重载及大型车辆行驶不便,王公桥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又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便道,被定西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点,向世人展示着他精致的工艺和不平凡的历程。
第三代钢筋混凝土T型王公桥拍摄:傅顺
年,在年迈的王公桥旁边,G22平定高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T型王公大桥建成,年轻的王公大桥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续写了“工匠精神”,是平定高速公路十四标段最大的控制性工程,成为当时省定西公路总段有史以来修建的跨度最大(50米)、高度最高(54米)的一座大桥,桥长.米,桥面宽度为24.5米,桥梁上部结构为6跨50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T型梁,下部构造主要为空心薄壁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
第四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T型王公桥拍摄:傅顺
王公大桥的建成,见证了甘肃交通的飞跃发展,奏响了甘肃交通人接续奋斗的时代最强音,让定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贯通“一带一路”,在兰西城市群、关天经济区的腹地战略地位更加显著。我们可喜地看到:年,定西一举撕掉“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历史标签,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小康社会,并创造了“四好农村路”的定西样本,迈向了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交通新征程。
第二代和第四代王公桥凝望相守拍摄:刘子铱
年9月,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和对“工匠精神”的敬仰传承,省定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联合地方有关部门对已成文物的王公桥进行了维修保护。为避免风雨日晒腐蚀桥面,为桥梁顶部加设了保护顶棚,在不变动桥梁主体的情况下,对桥梁防排水设施进行补充完善,增设了通往桥底的踏步通道,并在桥头设置桥梁简介碑,让古老的“匠心”在今朝的保护中得以更好地保存展示。
第二代王公桥已成为文物保护点拍摄:段卫东
木桥、混凝土桥、现代高速预应力桥……他们有层次地站立在同一时空,互相凝望相守,这是“交通桥梁博物馆”,更是甘肃交通人奋斗史。
新旧王公桥默默地并肩而立,守望着这座城市,他们看到:定西公路人接住了传承“工匠精神”的接力棒,全力守护好定西境内公里的国省干线公路,以及座桥梁和23座隧道。
(定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