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干旱的西北,如何诞生了陇上江南天

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7.html

天水,一个优美动听的名字,一座山川秀丽的小城。这里四季宜人,清婉如歌,素有“西北咽喉”“甘肃门户”“陇上江南”之美称。

天水,因水得名。人们有种种猜想:有精奥玄妙的“天一生水”说,有充满浪漫色彩的“天河注水”传说,也有说“天落之水”的,大概是源自对天水乃至甘肃的直观印象。

天水麦积山

一、因水得名

“天一生水”引自《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是五行学说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古人认为天地有五方,阴阳合五行,天地居于北方,北方五行属水,故称“天一生水”。这种说法高妙精道,但似乎与天水地名没有直接关联。

“天河注水”是关于天水地名的一个美丽传说。传说汉武帝时期陇右一带持续干旱,一天夜里忽有天河之水倾泻而下,在上邽城北形成一湖,当地旱情缓解,百姓将其命名为“天水湖”。地方官认为是祥瑞降临,将其报告给汉武帝,汉武帝听了很高兴,他就命令把要新设的郡建在上邽北城的湖旁,起名“天水郡”。对于上邽北城天水湖,《水经注》也有记载:“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为天水郡。”可见,上邽城北的确有湖,但与传说不同,《水经注》认为天水得名是因湖中白龙兴风作雨,故名天水郡。

天水藉河

这个美丽传说在天水广泛流传,是出于它的浪漫色彩,更是人们对久远历史的隐隐记忆。

二、天水郡的设置

战国至秦汉时期,天水地属于陇西郡。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析置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定西、通渭、静宁、庄浪、秦安、甘谷、清水、张家川等市县及天水、榆中、陇西等市县一部分。

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改天水郡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肃甘谷县),辖十三城。三国魏复名天水郡。《水经注》:“其水(渭水)北径冀县城北。秦武公十年(前),伐冀戎,县之。故天水郡治。王莽更名镇戎县曰冀治,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改曰汉阳郡,城即隗嚣称西伯所居也。”(郦道元《水经注·渭水》)郦道元明确指出冀县城为故天水郡郡治。西晋(—)时,天水郡移治上邽(天水市秦州区)。

天水郡治移动示意图

自天水郡初设到西晋移治上邽历时约年,其中在平襄县(通渭县)存续年,在冀县(甘谷县)存续逾年。换言之,天水郡自设立之初就不在上邽县(天水市秦州区)。那么,上邽“天河注水”的传说从何而来?

三、“天河注水”传说 

1、天水湖在哪

上邽,先秦时为邽戎地。秦武公十年(前年),伐邽戎,取其地置邽县。汉因之。为区别于下邽(陕西渭南),改为上邽。上邽,“汉县,属陇西郡。武帝分置天水郡。后汉分豲道立南安郡。后魏改上邽为上封。隋复于上邽置秦州。州前有湖水,四时增减,故名天水郡。”(《旧唐书》)这里提到,天水郡的得名是由于州前有湖水,仔细分析,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州前有湖水”,这个州是指隋朝设立的秦州,说明至少在隋代,湖水尚在。二是“四时增减,故名天水郡”一句说明天水郡的得名,皆因此湖水。这段材料反映出隋唐之际,人们对天水郡的认知,非常客观理性,并无神话色彩。

天水市民俗博物馆

那么,“天河注水”传说是什么时候具有了神话色彩,到底有没有历史根据呢?首先,可以肯定,“天河注水”有其历史根据,那就是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析置天水郡,这是毫无疑问的。其次,传说中天水郡的设置是由于天水湖,而这个天水湖的确是存在的。

2、天水湖神话

天水湖,在今甘肃天水市南七里。《汉书·地理志》天水郡注:师古曰:“《秦州(地)记》云,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因以名焉。”《秦州记》为刘宋(-)郭仲产所撰,其中提到“郡前湖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天水郡治“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元鼎三年,改为天水郡。”水经注里记载天水湖在北城,并且具有神话色彩。在唐代以前的文献中具有神话色彩的仅有《水经注》,其他地理志均以郡前或州前有湖而得名。值得一提的是,《水经注》关于天水湖的神话色彩,也并非如人们传说的是“天河注水”,而是“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可见,“天河注水”传说并无文献依据,仅仅是人们的口头传说。

3、“天河注水”传说

在古代文献中,只有天水郡得名的记载,是因为郡前有湖水,并无天河注水的传说。即便是《水经注》有白龙出湖的传说,也与天河注水无涉。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天水郡设立之初,应该是在平襄县(通渭县),天水郡迁往上邽是在年以后的事。所以,天河注水一说,既无文献记载,又与真实历史有时空错位,故此传说当为唐代以后形成的民间传说。

四、天河注水传说的历史真相

1、“如自天来”与天人感应思想

天河,古人所星象的称呼,认为起自东方箕、尾间,分为南北道。实际是由无数恒星构成的星系,星夜呈现银白色带状,形似大河,故名。也称星河、天汉、云汉、银河等。天水传说中的天河注水之天河,即是天上银河,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美称,也是在干旱无雨的情况下,古人对祈求风调雨顺的一种夙愿。

不过,天水附近确实有一条河流称为天河,在天水湖北郧西县西为汉水支流。《方舆纪要》汉水条下:天河“在县西南一里。出县西北界虎鸣峪,驾山而下,经县南达汉水,如自天来,故名。”“如自天来”道出了古人将河流命名为“天河”的原因,也是天水湖由来的旁证。其中蕴含着天人感应思想。

汉代董仲舒继承了《公羊传》灾异说,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知。”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这种思想在汉朝很盛行,汉武帝的年号天汉(前-前97),即是其真实反映。天水“天河注水”传说就是根据汉代天人感应思想的演绎与阐释。

2、自然现象的真实反映

传说,汉初的天水地区经连年战乱,积年干旱,变得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天空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红光射向地面。顿时,大地震动,巨响雷鸣,地面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这个传说反映的很可能是一次大地震,而天水湖应该是地震出现的堰塞湖。

西汉是先秦以来我国历史上第二个自然灾害群发多发期。西汉年里自然灾害次,汉初的甘肃中东部地区主要地震有:公元前年2月(汉惠帝二年)35.4N.9E甘肃临洮,震级6-7级,压四百余家。公元前年2月22日(汉高后二年)33.8N.6E甘肃武都,震级6-7级,死人。(郑联达《大地震规律研究》)

汉武帝在位54年,地震有三次。《汉书》记,公元前年,“五月,地震。赦天下。”《西昌县志》记载:“元鼎初,地震,县陷为淤泽”。西昌发生震级8-9级大地震。

这些有记载的发生在汉初的地震,震中均距天水不远,极有可能是引发天水上邽县形成堰塞湖的原因。所以天河注水传说应该是汉初这一自然灾害的真实反映。

3、“天河注水”是人们的美好祈愿

“天河注水”传说是主要流行于天水市秦州区,即古上邽县。在其他县区并无此传说。即使在秦州区,对于天河注水的地点也有分歧。

天水公祭伏羲大典

天水市区主要河流为渭水支流——藉河,天水人读作Xihe,古称洋水。藉河自秦州西穿城而过,在天水市麦积区注入渭河。根据天水地方志,“藉水东流至近今市城区,也是久传‘天河注水’之处。”认为天水市区西南的天水郡,即“天河注水”处。而《水经注》记,天水郡治“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元鼎三年,改为天水郡。”据此可知,古人认为天水湖在城北,而今人认为在城西,二者大相径庭。可见,“天河注水”传说仅仅是根据历史做的演绎,并无实据,其中仅有的历史依据,也是对天水地区历史现象的糅合与想象,表达了对自然力的崇尚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文史君说

天水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秀美城市,对其名字的由来,至今有着种种猜想,“天河注水”就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传说。这个传说有其历史依据,但存在时空偏差,天水郡初设之地并不在秦州(上邽),天水湖的位置也有分歧,因此它仅仅是人们的对历史的演绎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即便如此,并不会影响传说在天水地区的流传,反而更添一份神秘色彩,何尝不是人们精神活动的成果。

参考文献:

(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年版。

(北魏)郦道元撰、陈桥驿校:《水经注校注》中华书局年版。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年版。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年版。

郑联达:《大地震规律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冀城晨光)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