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模式下高一选科,地理和生物选哪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高一选科,有人说“物化政”组合是“死亡”组合,这是真的吗?

最近全国实行新高考的省份,高一学生都在忙着选科,对很多学生和家长来说,选科还是新生事物,一点也不明白,有随大流的,有人云亦云的,有爱咋滴在滴的。

实行“3+1+2”模式的新高考,组合类型有12种;实行“3+3”的新高考模式,组合类型有20种。这些组合类型的数量是从理论上计算出来的,在现实当中,多数学校不可能让这么多的组合存在,因为教室数量不够,教师数量也不够。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某学校高一学生只有5个学生选考了“物理+政治+生物”组合,你觉得学校可能会为这5名学生组建一个“物政生”班吗?不可能的。

一般情况下,学校会根据全年级学生的选科情况,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主要的几个组合类型,组建相应的组合班级。万一还有学生坚持自己的组合怎么办?还是以物政生组合为例吧,多数学校会存在物化生组合的班级,学校的常规做法就是让这5名学生到物化生行政班学习。学习物理和生物的时候,在本行政班学习,学习政治的时候,就到其他组合有政治的班级学习,这就是所谓的“走班”。

物化政组合是死亡组合吗

在众多的组合类型中,有网友把“物化政”组合称为“死亡组合”,这是真的吗?我是高中老师,我们山东实行新高考已经有6个年头了,见过的组合类型多了去了。下面我来谈谈这个话题,希望对有类似疑问的考生和家长有所帮助和启发。

我们学校每一届高一学生,都有“物化政”这个组合的班级,通过多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并没有看出这个组合是“死亡组合”,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夸张和危言耸听的。

在我看来,无论是20种组合类型,还是12种组合类型,每一种组合都有存在的道理,每一种组合都有适合的考生,只要适合自己的实际,就是“黄金组合”;不适合自己的组合,才是“死亡”组合。

就物化政这个组合来看,只要你选考了“物理+化学”,基本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因为你选考了这两个学科,全国90%以上的大学和专业都可以报考了,换句话说就是这个组合的专业覆盖率高。

当然,在高中阶段,最难学习的学科就是物理,很多学生觉得物理难学,也被认为是学霸学科。确实如此,物理不仅需要强大的数学知识为后盾,还需要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缜密的分析能力。化学的难度虽然比物理小一些,但是知识太过琐碎,计算的知识和记忆的知识差不多对半,也需要非常强的数学运算能力。从这一点来看,对理科不是很突出的学生来说,物理+化学的确是一种挑战。

政治,在初中阶段被认为是“副课”,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其实不是这样的,特别到了高中,单纯靠死记硬背是很难得高分的,因为政治这门课有一个特点,内容变化比较频繁,不像物理、化学那样,定理、原理、公式几乎没有变化的。所以,政治这门课要想得高分还真是不容易。

另外,这个组合三门学科的关联度不大,在学习的时候,学科之间很难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基本都是各自为战的。

分析到这里,有些网友认为“物化政”组合是“死亡”组合,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的。对理科成绩不好,政治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如果误选了这个组合,还真有可能在高考的战斗中“阵亡”。

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考“物化政”呢

我觉得有这么几种情况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这个组合:

第一类:理科思维较好,理解力较强,物理和化学的成绩较好,位次排名比其他学科更加靠前。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文科思维,并且文理思维能够快速转换。

第二类:具有较强的记忆力,擅长背诵和文字表达,政治学科的成绩比较突出。

第三类:对将来的职业有明确规划的学生,比如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有报考公安类专业的意向或者本科毕业之后要参加考研,毕业后准备考公务员等。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选考政治,因为公安类专业是要求限考政治的,并且选考政治对将来的考公、考研都有帮助的。

这个组合的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绝大多数专业都可以报考,几乎所有的理工类专业都能覆盖到,比如数学、物理、化学、大气、心理学、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机械、水利、建筑、材料、化工、兵器、农林等,选考政治后,还可以报考法学类、经济金融类、公共管理、教育学类、公安类等。

任何一个组合都存在优缺点,物化政组合也是如此,适合自己的组合就是最好的组合。

您觉得物化政这个组合怎么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评论。

高一学生面临选科,地理和生物选哪个?听听高中老师怎么说

这几天很多高中学校,都在忙着同一件事:组织高一学生选科。

对俺们山东省来说,从年就实施新高考模式了,老师们对学生选科的问题早就很熟悉了,但是有句话说得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每一届高一新生来说,选科就是一个新鲜事物,是非常陌生的,不仅是学生,就连家长对选科的认识也是全新的。

我讲完课以后,还没有来得及走出教室,就被一群男生女生围住了,他们都在问同样的问题:老师,我们选科的组合基本确定了物理+化学,剩下的一个学科是应该选生物,还是选地理呢?

因为我平时对选科还是有一些研究和思考的,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回答了学生们这个问题。正巧,在平台上看到有网友咨询这方面的问题,就在这里分享一下吧,观点不见得完全正确,权当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吧。

高一选科,年级部最忙碌

为了组织好选科工作,学校都要把前期的工作做好,落到实处才可以的。比如年级部先酝酿选科的有关事宜,拿出实施方案以后,在向学校进行汇报,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接下来就是召开全体任课教师会议,对学生选科工作进行说明、部署。然后就是召开全体学生会,让学生们了解选科的有关知识。

工作开展到这里还不行的,因为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家长,学校不可能瞒着家长就让学生选科了。因此,年级部还要召开家长会,要么是线下的吗,要么是线上的,目的就是让家长明白选科的有关事宜。最后,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商量,确定出选科组合。

当然,为了让选科工作更加有实效,学校会把学生的多次统考成绩以及全县排名或者全市排名发给学生和家长,作为选科的参考依据。

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年级部根据学生选科的意愿,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出几种组合,对少数学生的选科组合进行微调。

选考地理和生物的学生数量多吗?

我对学生们说,地理和生物这两门课挺有意思的,生物属于理科当中的“文科”,因为记忆的知识比较多,不像物理和化学一样,有那么多的计算量。地理则属于文科当中的“理科”,因为学好地理真不容易,需要你具有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理科性质。

从山东省的选科数据来看,地理和生物都是选考科目的“大科”:

年高考二段线以上的考生中,选考生物的人数累计有人,占比64.39%,排在第1位;选考地理的人数累计有人,占比60.59%,排在第2位。

年高考二段线以上的考生中,选考地理的人数累计有人,占比67.71%,排在第1位;选考生物的人数累计有人,占比59.67%,排在第2位。

呵呵,是不是挺有意思的?从这几组数据可以看出,地理和生物还是挺受学生们喜爱的。原因嘛,也很简单:

生物作为理科的成员之一,没有大量的数学运算,相对于物理和化学来说,难度较低;地理作为文科的成员之一,没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背诵,相对于历史和政治来说,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一些,理解性的知识多一些。

因此,学生们比较喜欢选考这两门学科,也就能理解了。

地理和生物,到底选哪一个呢?

作为高中老师,对这两门课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针对某个学生来说,我也不好确定选择哪一门学科更好。

我认为,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就是最好的,一是感兴趣的学科,二是排名靠前的学科,三是将来从事领域需要的学科。

比如,假如某个学生将来从事气象类专业、旅游类、地质勘探类、水利水电类、城市规划类、酒店管理类、资源管理类、地图测绘类(卫星遥感、GIS专业)、地理教育类等领域的话,还是建议选考地理的,因为这些专业是限考地理的。

同样的道理,假如某位同学将来打算从事环境科学类(生态学等)、医学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动物生产类、动物医学类、水产类、生物工程类、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草叶科学类、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等领域的话,必须选考生物,因为这些专业的限选学科就有生物。

所以说,选地理还是选生物,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最终还是需要你自己定夺,你觉得哪门学科学起来顺手、得劲,就选择哪一门学科。

也有网友曾经在我写的一篇文章下面留言,用了半个小时阅读了你的文章,看到最后又回到了起点。我在这个评论是这么回复的:在这个方面你是专家,知道的比我还多,当然从我这里学不到什么新知识了。

当然,这有点开玩笑的意思。说句实在话,在选科这个问题上,真是没有一把万能钥匙,能够适合所有的学生。简单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就是最好的,这句话没毛病。

对这个话题,您有什么建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评论。

女儿高一,开学就要选科,3+1+2模式下,让她自己选还是我给她选

女儿高一,寒假开学后就要选课了,3+1+2模式下,我该让她自己选还是我给她选?

呵呵,一看留言,就知道题主是“望女成凤”的家长代表了。我是高中老师,对题主的建议是:在学生选科这个问题上,家长不要越俎代庖。谁的地盘谁做主,谁的事情谁做主,免得费力不讨好,还有可能落埋怨。

那么,在“3+1+2”模式下,学生如何选科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对全国高考模式的有关情况了解一下。

现在全国并行的高考模式有三种,“3+综合”模式(西藏、新疆等);“3+3”新高考模式(沪、浙、京、津、鲁、琼);“3+1+2”模式(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

“3+1+2”高考模式有什么特点呢?

这种高考模式与老高考模式(3+综合)相比较,增加了考生选科的自由度,并非原来的要么大文,要么大理的选择。但是与“3+3”新高考模式相比,选科的自由度小了一些。“3+3”的选科组合可以达到20种,而“3+1+2”新高考模式的选科组合只有12种,比“3+3”模式少了8种。

为什么比“3+3”少了8种呢?原因就在于这个“1”(物理或者历史),把学生分成了物理类和历史类两大阵营,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在选科之前,首先要从物理和历史两门学科中选择一门,然后再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四门学科中任选2门。

在这种模式下,高考成绩使用卷面原始分的是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使用等级分的是化学、生物、地理、政治。

为什么物理和历史不使用等级分呢?因为没有这个必要。学生已经被分成了物理类和历史类两大阵营了,你选择了物理就不能选择历史,选择了历史就不能选择物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这两个大阵营中的物理和历史是各自为战的,井水不犯河水。

选科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呢?

1、自愿与调控相结合的原则。

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选科的时候基本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学校和老师极少进行干预。但是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因为师资和校舍的限制,每所学校确定的选科组合并不一样。也就是说,不见得每个学校都能开设12个学科组合,因为有些组合学生数很少,而教师和教室数量不足的话,一般就不开设。

学校在组织学生选科之前,都要召开学生会或者家长会,对选科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新高考的政策。政策了解之后,学校再把高一上学期的历次统考成绩发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自行确定一种或者两种组合。

学校在此基础上,对选科组合进行汇总梳理,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出若干组合类型。也有一些学校直接根据本校实际确定几种组合。比如重点高中“物化生”组合的班级很多,普通高中“政史地”组合的班级比较多。

2、兴趣爱好与位次排名相结合。

在选择物理或者历史的时候,主要根据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因为这两门课使用原始分,不涉及等级分,与位次排名没有直接关系。

我觉得在物理和历史两门学科之间进行选择的话,没有什么难度。因为物理是典型的理科,需要强大的理科思维才能学好,历史则是典型的文科思维。多数人的思维一般具有倾向性,倾理或者倾文,少数学生同时具有强大的文理科思维。

在选择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的时候,可以参照兴趣爱好和位次排名的原则进行选择。因为这4门课程的高考成绩使用等级赋分,等级赋分就是把全省选考某门学科的学生,按照高考试卷原始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根据一定的赋分规则,计算出每个考生选考科目的等级分。因此,选考这4门课程的时候,重点看看自己在历次统考中的位次排名情况,优先选择排名靠前的学科。

3、适当考虑将来的职业规划。

据我了解,在高一学生中间很少有人提前考虑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规划,比如有的学生想当医生,有的想当警察,有的想研究天文,有的想研究生物等等。如此一来,就要提前了解相关大学、相关专业作出的限选科目。比如很多警察院校的公安学、治安学等专业就限考政治,考生如果不选考政治的话,是不能报考公安类专业的。

谈谈“3+1+2”新高考模式下几种主要选科组合的情况

根据多数省份的选科情况来看,选科组合比较多的是物化生、物化政、物化地,比较少的是史地生、史化地、史化生。

因为“3+1+2”高考模式下,考生除了语数外三科是必考科目之外,物理或者历史也是必考科目。很多理工大学会把专业的限考科目为物理,很多综合大学把有关专业规定限考物理之外,一般就是“物理或者历史均可”吗,这些专业往往不具有明显的理科或者文科特征。

比如北京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专业的首选科目就是“仅限物理”,俄语、德语、法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的首选科目要求是“物理或者历史均可”。

有热心网友做过统计,在“3+1+2”模式下,不同的选科组合可以报考的专业数量是不一样的:

物理+化学+政治的专业覆盖率是96.58%;物理+化学+生物的专业覆盖率是96.22%;物理+化学+地理的专业覆盖率是95.84%;物理+生物+政治的专业覆盖率是87.66%;物理+生物+地理的专业覆盖率是87.61%;物理+地理+政治的专业覆盖率是82.19%。

历史+政治+化学的专业覆盖率是51.92%;历史+地理+化学的专业覆盖率是50.71%;历史+政治+生物的专业覆盖率是50.50%;历史+生物+化学的专业覆盖率是50.25%历史+地理+生物的专业覆盖率是49.86%;历史+政治+地理的专业覆盖率是49.34%。

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物理类组合覆盖的专业数量是较多的,历史类组合覆盖的专业数量较少。其中历史类组合里面混有化学和生物的组合,专业覆盖率比较多,纯文科组合的专业覆盖率最少。当然历史属于纯文科,化学和生物又属于纯理科,按照正常思维来看,首选历史之后,再选化学和生物的考生数量并不是很多,除非自己想报考医学类专业,是必须选考化学的。

这是从选科组合的报考专业覆盖率来看的,还可以比较一下这12种组合的优缺点,在前边的文章中已经有所涉及,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翻阅前几天我写的一篇关于《高中选科究竟选不选物理,哪种组合是上上签,哪些组合全是坑》的文章。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就分析到这里,希望上述内容能帮到你。

新高考的等级赋分,不少人感到一头雾水?别慌,高中老师告诉你

这几天,实行新高考省份的高一学生正在忙着一件事,那就是高考选科,这是高中生涯中面临的第一次选择。

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选科感到很茫然,无从下手。特别是对那些各科比较均匀的,没有明显偏科,而成绩都是平平的学生,更是不好选择。关于选科的知识,我之前写过不少文章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搜索我之前写的那些文章,了解选科的一些方法与注意事项。今天我想重点谈谈新高考等级赋分的问题。

关于新高考等级赋分,我在课堂上也给学生们科普过。俺是山东的,山东实行的是“3+3”新高考模式,是从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至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对于高中老师来说,对等级赋分自然是熟悉的,但是对家长和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有必要科普一下。

有网友搞不清楚一个问题:为啥要实行等级赋分?

不少网友不了解等级赋分的原因,甚至对等级赋分产生误解,以为是瞎胡闹。其实,等级赋分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赋分方式,完全能够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的。

为啥不用试卷分,而采用等级分呢?

语文、数学、外语,这3门学科,采用的就是试卷分,考生的试卷得了多少分,高考分数就是多少。

“3+3”新高考模式下,理化生政史地这6门学科的高考分是等级分,而不是试卷的卷面分;“3+1+2”新高考模式下,历史和物理的高考成绩是试卷卷面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的高考成绩则是等级分。

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很简单。对一个省来说,所有的考生都要参加语文、数学、外语的考试,都有试卷的卷面成绩,全省的考生之间是能够比较的。

对“3+1+2”新高考模式下的省份,考生被分成了“物理”和“历史”两大类,招生计划、报考志愿也被分成了两大类“物理类”和“历史类”,两大阵营之间井水不犯河水,所以物理和历史就成了考生的必考科目,要么必考物理,要么必考历史,二选一。因此,在这种模式下,物理和历史的高考分数就是试卷原始分。

而对于选考科目来说,选考人数不一样多,选考的科目类型也不一样。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学科,内容不一样,难易程度也不一样,试卷原始分的高低受难易程度的影响很大。

举个例子吧。

假如,某个省有张三和李四两名考生。在年选科当中,张三选择了物理+化学+地理,李四选择了物理+化学+生物。两人都选了物理和化学,但是一个选了地理,一个选了生物。假如在年的高考中,生物试卷的难度很小,选考生物的学生的生物卷面平均成绩是80分;而地理的难度很大,选考地理的学生的卷面平均成绩是60分。

问题就来了,假如使用试卷原始分的话,选考生物的学生岂不赚大发了?选考地理的学生岂不吃了大亏?

因此,鉴于选考科目的试卷难易程度不一样,选考的人数也不一样,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只能采用等级赋分。

等级赋分是个什么东东呢?

所谓的等级赋分,简单说就是把全省选考某个科目的考生进行一个排序。按照什么排序呢?既不是按照姓氏笔画排序,也不是按照姓氏拼音排序,而是按照考生选考的这门学科的卷面分高低进行排序的。全省最高分排在第一位,全省最低分排在最后一位,就是这么简单。

顺序排好了以后,接下来就进入等级赋分的环节了。各个省市采用的等级赋分计算方法不完全一样,但是原理是一样的。

在这里以山东省的等级赋分规则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步:将全省考生等级考试的科目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称8个等级:A、B+、B、C+、C、D+、D、E。

第二步:参照正态分布的原则,确定出各个等级的人数比例。从A到E的8个等级的人数占比分别是3%、7%、16%、24%、24%、16%、7%、3%。从这里可看出,高分区的人数比例和低分区的人数比例是最少的,中间部分的人数比例最大。按照我的理解,这符合高智商和低智商的人是少数,多数是中间状态的现象。

第三步:将考生的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8个分数区间内,分别是91-、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

第四步:按照等级分计算公式,得到所有考生选考科目的等级成绩。

看到这里,有些网友可能会产生疑问:这么复杂的计算过程,会不会出现失误,影响考生的等级分呢?呵呵,这个是绝对不会的,因为这些复杂的运算过程,不是人工拿着计算器计算的,而是由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机系统完成的,错误率是零,比人工计算要准确的多。

为了帮助网友们更好的了解等级赋分的原理,在这里举个例子。

假如在年高考的时候,王晓明选考的物理卷面分是78分,划分到了B+区间,区间分数是81-90分之间。同时计算机系统查询到该区间选考物理的考生,试卷的卷面分最高分是85分,最低分是70分。我们知道了这些信息之后,就可以用人工方法计算出王晓明的物理等级分。

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该区间高考试卷最高分-原始分)÷(原始分-该区间高考试卷最低分)=(等级赋分区间最高分-考生的等级分)÷(考生的等级分-等级赋分区间最低分)

接下来,我们将上面的数据代入公式内:

(85-78)÷(78-70)=(90-考生的等级分)÷(考生的等级分-81)

7÷8=(90-考生的等级分)÷(考生的等级分-81)

最后,通过数学运算,就得出考生的等级分是85.8分。在等级赋分当中存在这么一个规律,考生的排名越靠前,等级赋分就会越高。等级分与试卷原始分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等级分有可能高于试卷分,也有可能低于试卷分,最关键的是看全省的排名位次。

总有网友评论我的文章是“裹脚布”,但是为了把一个问题分析得更加透彻,三言两语也说不明白的,我相信通过这多字的文章,多数网友会把等级赋分这个问题搞清楚的。

您对等级赋分还有什么疑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评论。

本文来源于:松子说教育

高考文化课冲刺郑州优胜实验中学新世纪高考复读部30年老品牌郑州优胜实验中学复读部艺考生文化课丨听得懂,学得会,考得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