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为民实事系列评论织密铺实农村

张忠德

继去年甘肃省新建1万公里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后,年省政府安排再建1万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并将此列为全省10件为民办实事之一,以支撑乡村建设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因路而美、产业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甘肃省“十三五”时期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1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全省基本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网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奔小康,路要先通畅。农村公路是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实现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近年来,甘肃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作为改善民生、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举全省之力加快推进建设,农村公路网布局持续优化,让陇原大地老百姓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长期以来,困扰着农村居民出行的,莫过于路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曾是我省部分地区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许多偏远农村山大沟深,人口居住分散,地形地貌复杂,道路通行条件差,村民们外出返乡都很吃力。近年来,甘肃各级政府把交通扶贫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实化牵头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农村交通网络建设,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办,平均每年建成农村公路1万公里以上。如今,一条条产业路、致富路布满陇原大地,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还提高了农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有效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路兴连基地、通景区、富口袋,夯实了甘肃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础。据统计,甘肃全省70%的文化和旅游资源集中在乡村。为此,甘肃省交通部门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累计建成公里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成公里“千村美丽”示范村组道路,广泛推行“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电商快递”等发展模式,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依托建成的农村公路,酒泉市建成了千亩戈壁农业产业园,静宁的苹果、武山的蔬菜、定西的中药材……这些甘肃农产品走出了大山,畅销全国,助农增收。“路通、业兴、村容美”,为偏远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凝聚了民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就是那一件件在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就是那一抹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温暖。近年来,甘肃最引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1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