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党建引领促“撂荒地”变“希望田”杏园乡牛营村的小麦长势喜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杨唯伟通讯员张晓君洋芋花开、麦浪滚滚、玉米结棒……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绵延不绝。近日,走进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田间地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片片闲置土地被复垦,撂荒地再造行动正热火朝天地开展。“这里曾是一片撂荒地,杂草丛生,排水不畅,田埂也分不清,到处泥泞不堪。”巉口镇党委副书记张建华说,开展撂荒地整治以来,巉口镇在各村成立了农机服务队,组织名党员下沉到一线,在复耕的撂荒地里扒土、点苗、下种、覆填……全力以赴让撂荒地种起来、活起来、管起来。党员做先锋,荒地变良田,这样的景象在安定各乡镇随处可见。今年以来,安定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党群合力”等举措,狠抓撂荒地整治,有效解决了农村撂荒土地“沉睡”问题,让“撂荒地”变成“希望田”。安定区西巩驿镇百页村党支部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契机,以农业机械化服务和土地流转为抓手,从区内引进两家有意愿、实力强的合作社,将撂荒地交由合作社统一复耕代种,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近期,我们还将通过引进合作社,与多户群众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预计平整深松撂荒耕地多亩。”西巩驿镇安乐村党支部书记陈鼎文介绍。盛夏时节,经过农户除草、翻犁、施肥、覆膜等诸多环节,曾经的撂荒地里,如今小麦、大豆、玉米苗已经长得层层密密。“家里共有25亩地,由于没有人力,以前撂荒了10亩。今年,村里成立的农机服务队帮着种、收,帮我解决了大难题,附近也基本没有撂荒地了。”青岚山乡车门川村村民肖建国说。安定区高位统筹、多措并举,精心制定“一村一策”复耕方案。通过社会化服务、农业托管、合作社流转等多种方式,积极调运农机器械,近名党员积极投身一线,动员引导广大农户积极投入撂荒地整治工作,实现了应耕尽耕、应种尽种。目前,全区76%的农业种植土地形成生产链全覆盖的农机服务体系,完成撂荒地整治4.41万亩,整治完成率达93.59%。凤翔镇安家坡村机械开垦撂荒地现场。(资料图)宁远镇羊营村石滩社撂荒地整治后的景象。(资料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