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好么 http://m.39.net/pf/a_4791307.html
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宣布即皇帝位,国号为明。同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一路向北,直指大都(今北京)。徐、常不费吹灰之力攻取大都后才发现,元顺帝早就跑没影了。
这是北元的第一次迁都,上都。
为什么朱元璋要取大都,原因很多,一来大都作为燕云地区的中心,大都对于整个中原地区的防御有极大的军事意义,掌控了燕云地区,中原的防守便会容易得多;二来朱元璋不是懦弱的南宋皇帝,绝不会不满足于与元顺帝南北分治,何况大都距离自己的领地实在太近,那些蒙古人一日不北迁,对于自己始终是很大的威胁。
说白了,朱元璋的有着开创大一统盛世的宏伟目标,驱逐元统治者出中原势在必行。
元迁到上都后,元朝从全国性的政权降级成为地方性的政权,史称“北元”。
按理说都城已破,元朝覆灭,明朝该接替元朝的地位,成为中原唯一的领主。
可朱元璋发现,因为大都之战打得悄无声息,元朝保存了大部分实力,因而山西、甘肃、云南等地依旧只认元朝,由元统治者掌管,且各自地方守将手中有大量的兵力,说不准什么时候就重兵压境,打明朝个措手不及。
这也就算了,一些附属国家,如高丽,岁贡依旧只认元统治者。
朱元璋逐渐意识到,大都占领得太轻松也不好,元统治者保存实力,如今好像只是换了个地方办公,自己的统治地位无人承认,那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
为今之计,只能继续向北,一点一点清除北元的势力。
在北元统治者偏安一隅时,他们应该不会意识到,自己连上都待不久。
北元的第二次迁都,是北元统治者完全没有想到的。
洪武二年六月,常遇春出兵北伐,李文忠陪同,两人带八万步兵,一万骑兵就开始了远征。
每行至一处,元军无不节节溃败。
短短一个月,北元精心设置,号称可防二十年的抵御防线,在常遇春面前就像豆腐一般软弱。
这一次北伐,可以说让北元元气大伤,元顺帝迫不得已只能迁都,目的地应昌(今内蒙古达来淖尔湖)。
按理说,到现在,朱元璋已经基本完成驱逐北元集团、重创元顺帝的计划,北方大部分地区也已经被紧紧攒在手上了,那么对旧王朝的追击就该到此结束。
毕竟这些蒙古势力向来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根本不可能完全清除,自己掌握了北方燕云地区这个天然屏障也就行了。
再往北一点,那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中原皇帝向来是不管辖的。
至于北元,元顺帝不是成吉思汗,没有一统蒙古的能力,北元若没有有能力的人掌权,迟早被侵蚀分裂。
那就不用再追击了,让常遇春回来吧!
朱元璋的旨意还没发出,之前徐达的手下败将、北元第一大将王保保又出幺蛾子了。
王保保在张温孤军深入攻取兰州之时,发动重兵围攻兰州,并把主力隐藏在地形险要的定西,意图诱使明军主力深入,一举重创明军。
若不是后来于光军队的全军覆灭,可能王保保的阴谋就得逞了。
朱元璋那个气的呀,我都已经准备放过你们了,你们倒是死缠烂打,还想用这种阴险的招式对我的人下手?
既然如此,不给你王保保找点麻烦,实在对不起你这一番图谋。
朱元璋看透了王保保的企图,命令徐达直面王保保,而李文忠攻应昌,给王保保后方的元顺帝找点麻烦。
可以说,第三次迁都,是这位北元第一大将为元顺帝创造的条件。
而因为之前大量的兵力被安排在号称可以防御二十年的防线上了,北元统治者手中已经没有什么兵力了能用来防御应昌了。
总之,李文忠用了一天时间攻下了应昌,当然,这时候元顺帝已经没了,李文忠俘虏了几乎所有的蒙古贵族,而元顺帝之子元昭宗拼命逃跑,才逃出了李文忠的魔爪,与王保保在和林会和。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次不能算迁都,因为之后北元没有固定的政治中心,但毕竟也算政治中心的迁移,咱们就勉强称之为迁都。自此以后,北元彻底沦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
不过真正说起来,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对旧王朝赶尽杀绝,之前元朝不也就是这么干的吗?朱元璋也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您可以点击文字上方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