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boHeritageListEpicAdventureofJumbo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回:金城汤池皋兰州面,联络四域襟带万里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黃劍博采风追影"(微一信:Huang_Jumbo或Jumboheritagelist)。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ImagebyJumboHuang,PartofTextcitationresourceswasfrompublicdomain)
洮云陇草都行尽,路到兰州是极边。
生长羌中惯横笛,落梅疏柳讵关愁。
兰州是全我国的几何中心所在地。
兰州,河西之要害,得失关乎西北之得失。
南有重庆北有兰州!一个扼守长江门户,西部交通要道,城市建在山中;一个扼守黄河门户,西部交通必经之地,俗称陆都,城市也建在一片山谷之中。。。
兰州是一座“一线”城市(兰州市区南北窄东西长,就是“一线”城市)。
一开始兰州的的角色不是丝路通道上的大都会,而是扼守要冲的军事要塞。
兰州处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又是中原地区与河西、西域地区交往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重镇。
汉朝要通过河西走廊控制西域,金城相当于那把钥匙。古人说在河西诸郡中,以地险而论,金城可称之为最。尤其是宋朝,失去了河西走廊,西夏在西北给宋朝造成了巨大的战略压力。宋朝没有了河西走廊,不能再没有兰州,一旦让西夏军突破兰州,整个陇西地区都无险可守了。
中原欲安,西北则必定河西。兰州,河西走廊之后镇。继河西后路者兰州,绝走廊后路者兰州。唐都长安而所以安据西北以击大食,陇右镇为后继也,陇右既失,安西虽坚,不免于亡。明治西北,以西安为后继,则所至不过河西走廊而已,其宁夏之乱,威胁河西,为万历三大征之一,终明一世,未尝得天山南北。
清治西北,则以兰州为中心,而后饮马巴尔喀什湖,至清末陕甘大乱,则喀什几不为我有,赖左宗棠击平之。民国时代,河西横绝,主疆之吏隔绝中原,或有不臣之心,终以顺义为讫(风大 可稍息否)。
在时空距离的限制下,人们对兰州的认识大多止步于遍及祖国大江南北的兰州拉面馆。确实,牛肉面作为兰州特色地方饮食确实已经成为了一张城市名片。但这碗兰州牛肉面,饱含的不仅是色香味美,更浓缩着兰州独特的地缘文化。
从大的地理单元来看,兰州位于黄土高原西沿,西靠青藏高原,北越乌鞘岭便是河西走廊。这使得兰州正好处于扼控东西南北四个战略方向的绝妙节点上。
西北向通道是主要的丝路通道,由兰州的西北方向沿庄浪河上溯,翻越乌鞘岭后便可直抵河西走廊大通道;
西向沿湟水河谷而上抵达青藏高原,向西北翻越祁连山出扁都口后,在张掖并入丝路在河西走廊的主干道。兰州还是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从兰州西南方向沿黄河上溯,则抵达了古代的河州地区,而如今的河州则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东乡族的聚居区;
从兰州的东北方向,沿黄河顺流而下,穿屈吴山,可直抵宁夏平原。这样重要的交通节点,必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兰州被群山峻岭环抱的易守难攻的地形,加上流经的黄河,更使它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城汤池。
说到兰州,我其实在很多年前去过一次,后来走南闯北,发现大江南北到处是“兰州拉面馆”和“沙县小吃”店,我就天真地以为“兰州拉面馆”是兰州人经营的,这实际上是我认知偏差导致的,实际上我们去“兰州拉面馆”吃面时,会发现店主基本上是回族群众,很多人是青海甚至新大疆跑过来的,根本不是兰州人啊!
实际上在十年前,遍布全国各地的“兰州拉面馆”是青海省化隆县人所开。年代初,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人开始把生意做大到全国,开始时叫青海拉面,发现兰州拉面的名气更大后,便换上了“兰州牛肉拉面”的招牌。现在除了兰州本地的和靠近兰州地区所开的拉面馆为兰州人所开,其他大部分地区的拉面馆基本都是青海人所开。。。
后来我到了兰州,还想吃兰州拉面,结果才发现人家兰州根本没有拉面,只有牛肉面。而且兰州的牛肉面在建国后均纳入公私合营,建国前和年之后,都是个体经营,并具备家族传承特点,凡经营牛肉面者,均为兰州穆寺林群众,属于典型的清真食品。反之,凡经营“兰州拉面”者,均为青海人或当地人,不见得都是清真食品。
当然,青海人打着兰州拉面的牌子做连锁经营,兰州人其实也不吃亏,毕竟人家给你兰州免费打广告了。
兰州是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古丝绸之路重镇,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截至年,兰州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文物点50多处、古遗址50处、古城12处、古建筑15余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徐家山、吐鲁沟、石佛沟;市区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观等名胜古迹,兰山公园、西湖公园、滨河公园、水上公园等风格各异的景点。
兰州,简称“兰”或“皋”,古称金城,甘肃省辖地级市,是甘肃省省会及晸治、文化、经济和科教中心、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截至年7月,全市下辖5个区、3个县、3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11月1日零时,兰州市常住人口为人。
兰州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我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甘肃省中部,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西部地区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面向“一带一路”、辐射中亚西亚南亚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会。
兰州自秦朝设县以来已有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以“金城汤池”之意命名金城,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兰州得益于丝绸之路,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商埠重镇。后成为我国最早接受近代工业文明的城市之一,新我国成立后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成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生物制药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年,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获批。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兰州一带属陇西郡地。
西汉初,依秦建制,兰州仍为陇西郡辖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年),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在兰州西设令居塞驻军,为汉开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汉武帝令霍去病西征匈奴期间,将军李息于公元年在此要冲的黄河之上搭建浮桥,屯戍驻军。汉昭帝始元年间,先后设金城县和金城郡。
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管辖。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赵充国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后,西汉在金城郡的统治得到加强,先后又新置七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并金城郡于陇西郡。汉安帝永初四年(年),西羌叛乱,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迁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县),后平乱又迁回允吾。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从此,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
西晋建立后,仍置金城郡。西晋末年,前凉永安元年(年),分金城郡所属的枝阳、令居二县,又与新设立的永登县,在今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附近三县合置广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治与县治同驻一城。
隋文帝开皇三年(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子城县为金城县,复改兰州为金城郡,领金城、狄道二县,郡治金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年),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建都金城。不久迁都于天水,后为唐所灭。
唐统一我国后,于唐高祖武德二年(年)复置兰州。武德八年(年),置都督府。
唐高宗显庆元年(年),又改为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年),复改为金城郡。唐肃宗乾元二年(年),又改金城郡为兰州,州治五泉,管辖五泉、广武二县。
唐代宗宝应元年(年),兰州被吐蕃占领。唐宣宗大中二年,沙州敦煌人张义潮起乂,收复陇右十一州地,兰州又归唐属。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经衰落,无力西顾。不久又被吐蕃占领。
北宋真宗、仁宗年间,党项族屡败吐蕃诸部。宋仁宗景祐三年(年),党项元昊击败吐蕃,占领河西及兰州地区。
宋神宗元丰四年(年),北宋乘西夏朝廷内乱,调军攻夏,收复兰州。此后宋、夏隔河对峙,时相攻伐。
南宋宋高宗绍兴元年(年),兰州在宋廷统治半个世纪后,被金将宗弼(即金兀术)攻占。此后兰州虽曾在金大定元年(年)被宋收复过,但旋即丢失。因此,南宋后兰州又进入了金与西夏新一轮的争夺之中。直至金哀宗天兴三年(年),蒙古灭金,占领兰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年),明军战败元军,攻取兰州,次年置兰州卫。洪武五年,置庄浪卫。明惠宗建文元年(年),肃王朱楧率甘州中护卫移藩兰县(兰州),以三分军士守城,七分军士屯田,加之东南诸省移民不断移兰屯垦,兴修水利,促进经济发展,人口增殖,至成化时兰州“城郭内外,军民庐舍不下万馀区”。
清初依明建制,兰州隶属临洮府,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清朝顺治十三年(1年)裁卫归州。清朝康熙二年(年)复设兰州卫。
兰州的战略位置也让其在乱世难以维持大都会的规模。汉代的羌族骚扰、唐代的吐蕃侵占、宋夏的时相攻伐,让原本分散于河谷的脆弱农业经济难以紧密联系和统筹起来。
直到明清两代,兰州才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期。明代西北边疆收缩、西北边贸封锁,河西走廊的商贸废弛,河西走廊成了边关前线。而深处纵深腹地的兰州则因安宁的环境迎来了发展机遇。
清代以来,在清王朝对青海、西藏、新疆用兵的过程中,兰州一直是军队集结中转的要地,其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
兰州直到清康熙五年(年)才成为甘肃省的省会,这样大器晚成的始作俑者,还是兰州这群山环抱的地形和四方战略节点的地缘格局。
兰州所在的黄河河谷盆地东侧、南侧被皋兰山所环抱,西南面被关山阻隔,北侧从九州台开始则是绵延的黄土丘岭和沟壑。群山环抱之中的兰州交通并不便利。
清朝康熙五年(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由巩昌(今陇西)迁至兰州。从此,兰州一直为甘肃的晸治中心。兰州周边宜居的人口分布区和农业种植区大都分布在狭小的黄河沿河盆地之中。在传统农业社会,兰州及其周边的农业规模十分有限,甚至无法比拟绿洲成片、商贾往来的河西走廊。
清朝乾隆三年(年)临洮府治由狄道移至兰州,改称兰州府,又改州为皋兰县。当时兰州府辖管狄道、河州二州;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四县。
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年)陕甘总督衙门自西安移驻兰州,裁减甘肃巡抚。自此兰州成为西北晸治、军事重镇,用以“节制三秦”、“怀柔西域”。兰州城建也在清代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俄国人波塔宁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了自己于清光绪十年(年)到访兰州时的所见,
他称:“这座城市给我们的印象是一座真正的省会城市,宝鸡府以西再没见过这样的大城市。”在近代化的步伐中,兰州更是走在了西北的前列。年,左宗棠剿灭捻军起乂后,进驻兰州,将西安机器局迁至兰州,改成兰州制造局。
虽然兰州制造局初建时有清剿西北回族起乂、为收复新疆提供保障等军事意义,但在经济角度上,这也是兰州近代化工业的开端。随后,纺织业、通信业在兰州迅速跟上,开西北风气之先。
始建于年的中山桥,是黄河上的第一座铁桥,是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国泰来洋行合作修建的。它如今仍然矗立在兰州的黄河之畔,已成为兰州的标志性建筑。
中华民国二年(年)废府州设道,并兰山、巩昌二府为兰山道,辖管皋兰、红水、榆中、狄道、导河、宁定、洮沙、靖远、渭源、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漳县等十五县。道尹驻省会皋兰县。
中华民国十六年(年)改道为区,变兰山道为兰山区。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年),划甘肃省为七个行晸督察专员公署,皋兰、榆中属第一行晸督察区,专署驻岷县。
中华民国三十年(年),将皋兰县城郊划出,新设置兰州市,与皋兰县同治今兰州城关区。市区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17.2万余人。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年),市区扩大,东至阳洼山,西至土门墩,不含马滩,南到石咀子、八里窑、皋兰山顶,北至盐场堡、十里店,面积达平方千米。辖区:辖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5个区,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3个县,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部水资源的枯竭带来的风沙和兰炼、兰化的工业废气排放让兰州城市环境也变得相当糟糕。越来越不宜居的环境阻滞了移民和投资的脚步。对兰州而言,新兴产业和投资引入早就进入了瓶颈。现今的甘肃版图涵盖了黄土高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等地理片区,并被临近的省份分隔成极不规则的形态。和大多数省份近正多边形的省域轮廓不同,长条状的甘肃颇有头重脚轻的意味。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历史上就长期处于关中以西安为中心的发展圈中,并对它南端自然环境相似的陇南形成较强的辐射影响。
陇东的庆阳时空距离上更靠近西安,文化上更类同于陕北,庆阳人去西安显然要比去兰州更近更容易。正在建设的银川至西安高铁更加快了庆阳人奔向西安的步伐。从兰州西去的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敦煌一线,更是和省会相距甚远。这些地区本就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的经济弱市,一旦和兰州脱开联系,则发展无从谈起。只有加强与省内各地市的联系,兰州才能充分利用好自己的经济腹地。但即使能够通过交通联系增强和地级市的联络,兰州内部的一些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缺地是本世纪兰州快速城市化所面临的严重的发展空间危机。
兰州被皋兰山、关山、九州台等群山环抱,整个盆地目前几乎已将全部城镇化。除了建高楼、向上索取空间,基本已经找不到能够开展大规模城建的卫星区域。除了居民区和商业楼宇,兰州也急需土地搬迁改造落后产能、引进新兴产业投资。和工业投资的不温不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房地产热火朝天的建设。
这种严重的不对等似乎是我国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水涨船高的一个缩影。可惜商业楼盘的疯狂建设并没有带来足够的居民数量,拉动全我国的房地产也帮不了兰州。根据规划,新区将成为兰州的副城,在年就应该达到30万人口。但目前兰州新区的人口才达到年规划的一半多,新区人民难以消化庞大的闲置楼盘。
这座载着城市梦想的地方反而成了媒体报端上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和云南昆明呈贡新区等齐名的“鬼城”。
兰州位于我国西北部、甘肃省中部,北与武威市、白银市接壤,东与定西市接壤、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接壤,总面积1.31万平方千米。兰州地势西部和南部高,东北低,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切穿山岭,形成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形河谷。峡谷有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乌金峡等;盆地有新城盆地、兰州盆地、泥湾一什川盆地、青城一水川盆地等。还有湟水谷地、庄浪河谷地、苑川河谷地、大通河谷地等。
兰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3℃。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年平均日照时数为小时,无霜期为天,年平均降水量为毫米,主要集中在6至9月。
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至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至.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至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至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天。海拔多数地方在米到米之间,年降雨量约毫米(40—毫米之间)。各地气候差别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
水文
兰州市域入境水资源丰富,贯穿市域的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的入流量达亿立方米,水量稳定,各季不封冻,含沙量也较小。黄河兰州段全长千米,其中流经市区45千米。
兰州市域内水资源低于我国平均水平,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可满足城市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兰州市每年地下水9.6亿立方米。河川径流地表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9.6亿立方米。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干流段可建25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万千瓦,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大峡水电站与邻近地区的其它水电站构成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中心之一。
兰州处于大西北的“十字路口”,接南通北、承东启西,是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有西北地区最为密集的铁路网,是新亚欧大陆桥和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开放的战略通道。陇海、兰新、兰青、兰渝、包兰等铁路干线和京藏、连霍、连珠高速等国家高速公路交汇于此,
兰州铁路编组站和兰州西客站是我国西部最大的路网型铁路编组站和客运枢纽,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从兰州直通新疆,宝兰高铁、兰渝铁路建成通车后,打通了兰州与中东部和大西南的快速交通联结通道,已成为连接“一带”与“一路”的黄金支点。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航空港,累计开通通航城市座,执行国内客运航线条、国际地区航线13条,运营航空公司累计达到43家,是全国省会城市中航空客流量增幅最快的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万人次。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可研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工程总投资.5亿元,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万人次的目标设计。
兰州是我国重要的路网型铁路枢纽之一,陇海线、包兰线、兰新线、兰青线汇集于此,青藏铁路、兰新高铁、徐兰客运专线已建成通车,兰渝高铁、兰十高铁、兰成高铁在建中,兰合铁路、兰州经中川至张掖城际正在建设中。
年兰州铁路枢纽旅客发送量近千万人次,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七大区域铁路监管局之一的兰州铁路监管局设立在兰州。
介绍完了兰州的交通和历史,我们再重点聊一下大家都喜欢吃的兰州面。
兰州人好食,尤其偏爱酸辣食品,对川味菜肴和火锅更是情有独钟。市内各大名菜佳肴和民族风味餐饮一应俱全,景扬楼、悦宾楼、峨嵋川菜馆和徽菜馆,是当地最有名的四大店,这里的烤小猪、千层牛肉饼等味美价廉。兰州还有许多小吃街,如农民巷、和晸路、建兰路等,营业时间一般从早晨可持续到子夜,有些摊点更是昼夜都营业。
“牛肉拉面”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在兰州街头的任何一家牛肉面馆,都可吃到地道的清汤牛肉面,味道绝佳。兰州人粗犷豪放,聚餐必饮白酒,多喝至半酣方归。外地游客如与兰州的亲朋聚餐,大可开怀豪饮,不必拘泥小节,兰州西凉大曲、金微酒和肃北马奶酒都是当地知名的品种,你喝得越多,主人会越高兴。
还有一些其他的非常好吃的美食。有黑瓜子、兰州清汤牛肉面、酿皮子、兰州臊子面、油炒粉、兰州独创小吃——猪脏面、兰州灰豆子、独具风味的兰州麻辣烫。
有很多人将兰州拉面和兰州牛肉面混淆,兰州拉面是一个品类,而牛肉拉面它是兰州拉面里面的一个品种,如臊子面、炸酱面、打卤面、凉面等等也是其重要品种,兰州还有专门的杂酱面店、臊子面、打卤面店等。
一碗成功的牛肉面应该是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咸、鲜、辛、辣、微麻,回味无穷。
选料:牛肉拉面对面条制作的五大步骤,无论是从选料、和面、饧面,还是溜条、拉面,都巧妙地运用了面粉所含的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要求:拉面面粉的品质、各种参数及抻面的手法,均与面粉的质量密切相关。根据拉面对面粉的要求,小麦粉应以面筋含量在30%以上的优质小麦粉为好,对面筋的要求是越有弹性越好,面筋的弹性手感有两种类型:一是像橡皮筋那样,能够迅速回缩和拉抻的;
另一种是像橡胶一样较僵硬,难拉抻的,做拉面应以伸缩较快的那种为好,对面粉的延伸性要求不高,因为做拉面要加蓬灰,它能够软化面筋,大幅度提高延伸性。如果面粉的延伸性很长,而抗延伸性很低,则该面粉可能会出现不耐碱,面团手感不筋,不耐放,粗细不均,口感没咬劲。
选粉标准:国内的大部分面粉都能够做成拉面,但真正做得很好的并不多,甘肃庆阳、河西地区的面粉是做拉面最好的面粉,还有内蒙古河套区的面粉,宁夏银川、吴忠等地的面粉。一般要选择新鲜的高筋面粉,面粉的选择主要是看蛋白质含量,
只要蛋白质含量在12%以上的面粉都可以作为兰州牛肉拉面的使用面。面粉质量的鉴定,在行业中常用的方法是:抓一把面粉捏紧再放开,如果是散开的,面粉含水量少,筋力大,属于硬质面粉;如果不散开,面粉含水量多,筋力小,属于软质面粉。遇到硬质面粉,可提高水温;遇到软质面粉,可加少许食盐。在兰州,拉面和面时一般水占和好面团的50%左右。
兰州拉面的秘密是什么灵魂竟然全在汤里说起兰州拉面,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牛肉拉面俗称“牛肉面“,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兰州人吃牛肉面吃出了名堂,吃上了瘾。
到了兰州,当地人叫我不要老说兰州拉面,正确的说法应该叫兰州牛肉面,在兰州,早餐的标配就是牛肉面。
据说在兰州吃牛肉面,一定要早起,越早越好。吃牛肉面,汤是其中的精髓,越早的拉面汤越浓,之后因为不断兑水,汤就不浓了。而且,上乘的牛肉面也并非最知名的大店,街边老店口味一般都不会差。
牛肉面的汤,都是牛骨头熬制的,讲究的牛肉面馆子一天就熬一锅汤,卖完了就收摊子,绝不加水。不过现在这样做的店恐怕不多见了,成本高,压力大,大家都要生存嘛。至少在广东和北京我们是遇不到这样的店。
所以,群众要早起天还没亮就摸黑在街头找了一家拉面馆,点了一份地道的兰州味道吃,通常是非常好
让兰州牛肉面走向全国风靡世界的,并不是兰州人,甚至也不是甘肃人,而是邻省青海人。
从青海来到兰州的牛肉面餐馆打工学厨艺的海东人,很快就跟在甘肃人之后亦步亦趋地地学会了做拉面、卖拉面,积铢累寸地又将兰州拉面的触角伸进全国每个城市,并靠着时间的潜移默化,完成了“市场教育”,似我国无分南北东西,慢慢接受了这种做法简单,程序化很强的拉面。
为什么兰州拉面不是由兰州人,而是由两百多公里外的青海人推广到全国?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兰州经济发展水平虽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靠后,但毕竟是区域经济中心,是西北重镇。兰州人虽然离不开牛肉面,可是还不至于为了开个拉面馆背井离乡,也只有更贫穷落后的青海还动人,甘于牺牲,凭着一个拉面馆子开遍全国各地。
兰州拉面堪称我国三大国民美食之一,另外两家是沙县小吃和黄焖鸡米饭。这三家也被称为“餐饮业三巨头”。无论你家小区门口,还是公司门口;无论是商业闹市区,还是居民区,兰州拉面馆一定是标配。
兰州拉面馆开了那么多,为什么没有引起恶性竞争?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普通群众其实压根不知道人家拉面馆是如何营利的。
以前我就听说青海人的规则是三四百米之内不许开第二家同样的兰州拉面馆。这十几年青海人在这各个大城市生活也不容易,是他们打开牛肉面市场,外行过来摘他们的桃子不行,必须离远点,近了就想办法教育你。
年,青海化隆人打着“兰州拉面”的招牌在厦门市开了第一家拉面馆。以此为发端,来自青海省东部的拉面经营者纷纷效仿,闯遍大江南北。
在青海化隆县有近十多万人(占化隆县劳动力的60%)在全国多个大中城市创办拉面店,实现年总产值近二百亿元,在累计脱贫的十多万人中有八万人通过做拉面实现脱贫。
尽管兰州拉面的门店很多,却没有出现惨烈竞争的情况正是因为有青海群众团结起来撑的腰以及大家相互约定的规矩在,所以我们不会看到有两家兰州拉面店门对门或者紧挨着开在一起,大家都在执行约好的规定井然有序的经营。
这当然也给我们足够多的启示,有不少做生意的都是被同行的恶性竞争者给弄死,但如果我们也能学习兰州拉面们这样约定规则遵守秩序,共同闷声发大财,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黄剑博参考资料:
1.兰州市统计局简明信息年兰州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兰州市统计某局.-02-03
2.甘肃14市州常住人口数据出炉.腾某讯新闻
3.历史沿革.我国兰州
4.兰州新区获国务院批复正式成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群众站.-08-29
5.人口区划.兰州市人民晸府網
6.兰州县区信息.兰州市晸府官網
7.人口区划.我国兰州
8.兰州地理.最美我国旅游
9.地理气候.我国兰州
10.甘肃省气候情况.甘肃人民晸府
第回:实验物理学丁肇中,突破传统物理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