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甘肃(元朝)和现在的甘肃80%都不一样,元朝是甘肃第一次建省,和西夏版图较为吻合。所以不谈建国前,谈建国后。
建国时到年时,甘肃在全国来说并不算差。或者说当时西北并不算差,普遍在全国中上游水平,(当时陕西反而是西北最穷的)甚至还有全国省会中一骑绝尘的兰州时代。
除了兰州,酒泉、酒泉钢铁(现嘉峪关市)、白银有色(现白银市)、金川有色(现金昌市)发展水平也非常瞩目。
但是有没有发现一个特点,这些城市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资源能源型城市。在-时,这些地方可以算是国家的心肉头,地方有矿,国家愿意投资,全国各地高素质人才流入,故发展就很不错。
在当时这些地方金光闪闪,拉高了甘肃省平均水平,这也是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在-时在全国还算中上水平的重要原因。
但是背后也掩盖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甘肃省的人口重心区域过于贫困。包括不限于天水、平凉、庆阳、西海固(现宁夏固原市)、定西、陇南、临夏等。这些地方位于黄土高原,人口稠密,经济发展可想而知。但是由于前面几个地方太过亮眼,所以在-时暂时掩盖了这个问题。
不过年后,改革开放兴起,那些亮眼的地方(特别是兰州)发展速度迅速变缓。在-年时,除了金昌市、嘉峪关市表现依旧出色,兰州市、酒泉市、白银市优势逐渐降低。这是因为金昌、嘉峪关的资源还算丰富,酒泉的玉门石油和白银的白银有色开始变得不容乐观。而兰州一方面石油炼化受到酒泉上游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在于兰州的区位优势不再(这部分太重要了,这不仅是兰州的问题、不在春天的圈里都会受到影响)。而那些黄土高原的城市们依旧贫困中……
在这个阶段,只靠人口只有10几万的嘉峪关市和40万的金昌市是无力拉起甘肃省的经济。兰州、酒泉、白银优势降低是这个阶段甘肃省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而黄土高原的城市依旧贫困则对甘肃省的发展雪上加霜。因此这个阶段是甘肃省快速衰落的时期。
年到年,甘肃省经济开始小幅度快速增长,当然当时全国都比较快,不过甘肃算是更快的。在这个阶段,经济最亮眼的当属第二第三的酒泉市、庆阳市。亮眼到什么程度呢?是可以追上青海省省会西宁市的程度。酒泉市是因为新能源(风力发电)产业的兴起,要打造全国最大的风电基地。庆阳市是因为长庆油田开始大幅度增长。此外,在这个阶段中,嘉峪关市人均GDP最高排到全国第六,其他城市也开始发力,不过兰州却是发力最差的。在这个阶段,虽然甘肃省依旧是全国倒数第二(高于贵州),但是离倒数三四的云南、广西非常接近,差距不断缩小。
-是甘肃省的至暗时刻,不过也是不少北方城市的至暗时刻。甘肃在这个阶段,不仅里云南广西更远了,甚至被贵州超越,成为全国人均倒数第一。
在这个阶段发生了许多事情,每个城市都不一样,需要分别看待。
酒泉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是这个阶段发展最差的城市。这几个城市GDP负增长严重,增速低迷,是拉低这个阶段甘肃省整体水平的重要原因。究其原因一是去产能+生态环保,大家可以自行搜索马科长就懂了,这个时期国家对祁连山生态管控极为严格,不仅这几个城市受影响,连张掖、武威也遭受牵连(祁连山旅游都被禁止)。二是新能源野蛮发展被遏制,酒泉新能源弃风弃电严重。
在这个阶段,嘉峪关市人均GDP降到全国50名,金昌市、酒泉市甚至低于全国平均值,白银市更差。。其中酒泉市由于总量本身较高,其15/16年15%的大幅度负增长,甚至是当时甘肃省整体负增长的“罪魁祸首”。当年与西宁几乎一个水平,在这个阶段就只有人家的一半了。
而这个阶段,黄土高原的城市增速相对来说较为起色,庆阳超越酒泉成为第二,天水超越白银、酒泉成为第三,武威超越白银成为第五,嘉峪关金昌被定西陇南超越。这些城市经济增速放眼全国并不算高,但是起码是正增长。
同时在这个阶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兰州新区的成立。作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可以说是全省的希望,也是国家对甘肃的希望。省上不少钱可是都砸在这里了,但是却一点水花都没有。想也正常,国家级新区本质其实就是吸血后造血,兰州新区能吸血吗?酒钢金川白银华天是一个都没吸到,甚至连兰炼兰化都没搞定,导致被寄予厚望的兰州新区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或者说没有吸到足够的血然后去造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阶段,陕西省、河南省、四川省、安徽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西安、郑州、成都、合肥的强省会飞速增长。毕竟哪怕其他城市经济增速低迷,省会靠着大体量猛增,也能使得全省发展肃猛。
故-是甘肃省最黑暗的时候,但也是必然结果。之前的盛世是靠资源能源城市撑起来的,产业单一野蛮发展必然会受到遏制+环保的紧箍咒,而黄土高原的城市一直没有找到经济的增长点(也可以说省上的发展重心不在这里,兰州新区还在那里放着)。这就导致了资源能源城市一打喷嚏,整个甘肃省就感冒了。
-(上半年),甘肃有小幅度的恢复。可以说甘肃省在拼命补课。补之前畸形发展的问题。
首先是酒泉市。新能源这两年又开始热火起来,加之酒泉市也开始搞大数据+特高压电,经济增速开始恢复。
其次是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庆阳市。能源受疫情影响,开始出现上升期,特别是金昌市,30%的名义增速在全国来看还是很恐怖的,人均GDP甚至超过嘉峪关市成为全省第一。
此外是定西市、陇南市。一个是找到发展方向了(中药材),再一个是落后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兰渝铁路等),发展速度也还不错。
但是兰州市的增速依旧低迷,今年上半年兰州市增速全省倒数第一。兰州市的问题在于,直到现在兰州都没有找出新的经济发展点。
人家酒泉市知道搞新能源,人家定西市知道搞中药材,但是兰州市至今还是没有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兰州要想强省会,难度也不小,毕竟市区没地,新区太远,乌市对河西吸引力太强,西安对陇东吸引力更强。
这个阶段虽然甘肃省增速小幅度加快,但是也是建立在酒泉市赶上新能源风口、庆阳市、嘉峪关市、金昌市赶上能源风口。本质还是能源城市带动全省。不过好在其他城市也逐步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定西市的中药材和天水市的华天科技是我认为以后甘肃省的其他重要增长点。至于能否成功,那还是需要许多路的。
综上简单总结一下。
-:甘肃省靠资源城市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
-:改开重心不在,资源城市一般,兰州从此一蹶不振,甘肃迅速衰退至倒二。
-:酒泉庆阳等资源能源城市增速喜人,缩小与云南广西的差距。
-:酒泉嘉峪关等资源城市因为环保+去产能全面拉胯,兰州新区强省会发展拉胯,其他城市没有找到增长点,导致进一步下滑到全国倒一。
-今年上半年:酒泉新能源,嘉峪关金昌庆阳传统资源能源发展喜人,定西天水找到新的增长点,小幅度增长。
至于什么管理、腐败都不是主要原因,因为不可能年一到,兰州的领导团体全部脑子进水,不然怎么解释年一到兰州立马衰落。。此外同样的人,在江苏能发展全国百强市,在贵州能搞出巨额债务的县。甘肃同理,当年落网的马在临夏时临夏人均依旧全国倒数,在嘉峪关时嘉峪关人均依旧全国正数。
包括疫情治理都不能作为依据。因为这个无论是城镇化高的地区还是低的地区,是东部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大城市还是西部旮旯拐角的小县城。治理水平都是半斤八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