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计划#年,在甘肃天水麦积区党川乡放马滩,考古发现“放马滩秦汉墓群”,出土各种器物近千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文献资料,出土了竹简枚,木板地图7幅,西汉纸地图残片1件,为研究秦汉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放马滩竹简是在战国晚期的秦墓中发现,继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之后的第二次重要发现,为《日书》(秦人民生俗信及生产生活)和《志怪故事》(已知最早的志怪小说)内容。
西汉纸地图,上面绘制山、川、崖,路等,考古专家断定为汉文帝或景帝(公元前年—前年)时的纸质地图,说明汉初中国已有纸张,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地图。
木板地图共七幅(绘制在4块木板上),均出土于战国晚期秦墓,其中六幅互有联系,为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地图。鲜为人知的是,这六幅地图中隐藏着秦国崛起、以及秦始皇能灭六国的重要秘密之二,具体请看下文:
秦国崛起的农业基础在古代社会,农业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强大的农业,粮食安全不能长期保证,任何皇图霸业都是一场空。因此,秦国想要崛起,首先必然要有强大的农业基础,以此来解决粮食问题,商鞅、韩非等法家就秉持这个观点,事实证明非常正确。
放马滩六幅木板地图,范围以如今的天水市为主,北面包括宁夏南部、南面包括陇南北部、西面包括定西。地图以河流水系为主体框架,图上既有渭河流域的葫芦河、牛头河和藉河等,更密布着各种水系、支流小溪等,说明秦人对河流水文的认识已相当丰富,更反映出战国天水地区河流水资源较为丰沛的状况。显然,当时天水地区水源充沛,自然就成了农业发达的基础。
可想而知的是,甘肃天水地区水系如此充沛,那么渭河主要流经地的关中平原,必然是更加充沛。其实,无论文献还是考古,都证实年前关中平原农业环境优越。直至唐代时,甘肃天水应该依然是鱼米之乡,杜甫“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杂诗”说“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说明当时渭河支流东柯河谷还可行船,水系还比较充沛。
也就是说,秦国拥有很好的农业基础,兼之后来又取得巴蜀地区(天府之国),从而让秦国更不缺粮,这无疑是秦国能够对抗六国的重要基础之一。
世界最早的实用地图木板地图上的水系,让我们可以领略秦国的农业基础,但更为重要的是,地图本身的情况,其实也是秦国崛起的原因之一。
首先,地图绘制的非常细致完善。除了绘制水系之外,还绘制了关隘、城镇、村级居民点、驿站、山脉、峡谷、道路、伐木点、药材采集点等等,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实物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地图。
其次,绘制地图的手法非常先进。比如,图例的使用,河流、道路、山脉等用不同粗细的线条表示,关隘、城镇、驿站等,都有相应的符号标注,并予以说明;用闭合曲线来体现山峰的画法,一些学者将之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等高线等。(下图,放马滩秦木板地图的墨线图复制本)
换言之,秦人绘制的地图很清晰,既能在治国(比如管理户籍、税收、大型工程)具有巨大作用,更拥有无与伦比的军事价值。试想一下,当秦军攻打六国时,如果秦人早已绘制了相关地图,那么必然更利于军事行动,与之相反的是,至少从目前发现来看,关东六国地图水平不如秦国。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图学在汉朝稳步发展,马王堆汉墓的三幅丝帛地图,绘制技法就比放马滩的更先进,比如同一条河流的上下游,被不同粗细的线条所区分,这与现代制图基本规则一样。后来,中国制图学依然在进步,发展脉络非常清晰,没有丝毫造假的可能。
当然,一个国家想要崛起,甚至能够以一敌六,自然不会只靠一两项优势,但所谓“积小胜为大胜”,当秦国在多个领域具有优势时,在很多细微之处领先时,那么就会自然而然的崛起。
因此,思考秦国崛起原因,不能仅看到商鞅变法、秦国帝王智慧、虎狼之师等,或许更需要探索背后的细微之处,这些可能才是秦国成功的真正原因。比如没有秦国农业基础条件,商鞅变法还能如此成功?没有先进详细的军事地图,秦军是否还能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