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着1280年历史文化的古地名蔚洲

蔚洲,是一个有着多年历史文化的古村,也是昆山历史上一个著名的老地名,多年前,在地方实行自治时撤销了这个村级建制,就此,在之后的昆山版图上,再也见不到“蔚洲”这个地名了。

▲吴国尉城遗址

▲吴国尉城遗址(今昆山市周市镇斜塘村城隍潭自然村)

蔚洲这片地域,从春秋战国时期至隋朝,先后属娄邑、娄(疁)县、信义县、昆山县。多年前,吴王阖闾曾在此建有一座城池,名“尉城”。

《周新两镇合志·周市镇志》第十九篇“文物胜迹”第一章“文物”第一节“古城遗迹”云:尉城是吴王阖闾(前年)为防外越和淮夷骚扰入侵,在吴地筑起的十二个城池之一,即在今周市镇城隍潭村境内。后因千年陵迁谷变而陷落成一片湖潭泽地。

迨及唐武德九年(),蔚洲这片地域成了唐代开国功臣尉迟恭(字敬德)的封地之一,贞观元年()形成村落,取名“蔚洲”。

注:“蔚”是个多音字,与“尉”字相同,都可念“wèi”或“yù”,故意谓此处是吴国尉城的遗址,又是尉迟恭的封地。“洲”,本作州。州,从“川”从“丶”,“川”与“丶”联合起来表示“住到河边”。又,《尔雅释水第十二水中》云:“水中可居者曰洲。”

▲尉迟恭

关于蔚洲这个村落形成的年份,《周新两镇合志·周市镇志》“大事记”如是写道:“武德六年(年),尉迟恭(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封吴国公,部下官兵到尉城屯垦,命名尉洲村。”这与史实不相符合。

据考,在唐武德五年(),时任偏将的尉迟恭跟随李世民,先后讨伐刘黑闼、打败徐圆朗,多次立下战功,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职务。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他又助李世民夺取帝位,立下头功;十二日,诏定“尉迟敬德为左卫率”。是年九月,赐爵吴国公;十月,赐齐王府全部财产,拜右武候大将军,“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一齐实封一千三百户”(《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记载封赏功臣的时间为贞观元年,但《旧唐书·太唐本纪》记载则为武德九年十月,这里以后者为准),其中就有封地在吴国尉城、东林城遗址一带(在今昆山周市镇境内)。

▲玄武门

“蔚洲”这个地名,现能见到的最早记载是在南宋淳祐《玉峰志》“卷下”内。之后,这个地名就多了好几个称呼,据查阅,主要分为四大类:

一、“蔚洲”(详见明嘉靖《昆山县志》卷三“乡保”、明万历《重修昆山县志》卷一“乡保”、清康熙《昆山县志稿》卷二“乡保”、清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八“乡保”记载)、“蔚洲村”(详见明弘治《昆山志》卷四“祠庙”记载);

二、“蔚州”(详见明王鏊《姑苏志》卷十八“乡都”、明弘治《昆山志》卷一“乡保”、清道光《苏州府志》卷二十八“乡都”记载)、“蔚州村”(详见明弘治《昆山志》卷二“土产”、卷八“封建”记载)、“蔚村”(详见清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十“祠宇”记载);

▲《姑苏志》

三、“尉州村”(详见清康熙《昆山县志稿》卷十“祀祠”记载)、“尉村”(详见清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七“古迹”、民国《昆新两县续补合志》卷七“古迹”记载);

四、“尉迟村”(详见清道光《昆新两县志》卷九“坛庙祠宇”记载)。

▲《昆山县志》

宋、元时期,蔚洲境域很大,跨昆山县积善、惠安2个乡界。元元贞元年(),昆山县升为州。延祐元年(),昆山州治迁太仓。至正十七年(),昆山州治复移回,积善乡蔚州村区域未变,而流经村内的汉浦塘之北有一河塘(当时属无名河塘,明正统六年()开浚新塘时成为其中之一段,即现今汉浦塘、湖川塘、新塘3条河流的交汇处,后称“周市市河”)的河面上有了摆渡。南来北往的人们络绎不绝,这一地块日渐形成集市。人们在横贯集市的河塘两岸聚居,由此形成小集镇雏型,取古秦地名“周墅”命名。

至明初,周墅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一跃成为昆(昆山)、太(太仓)、虞(常熟)的夏布、麻縩等布帛集贸地和水产品交易场所。明弘治十年(),分昆山之湖川、新安2乡及惠安乡之半置太仓州,蔚洲境域有所缩减,隶属积善乡第二保,周墅则“另立门户”。弘治末年,周墅成为昆山县“四市五镇”之一,改称“周市”(吴语“墅”“市”谐音)。

▲周市

雍正二年(),昆山县分置新阳县,蔚洲随积善乡归其管辖。咸丰末至同治初年,蔚洲所辖区域拆分为数十个圩、村、镇,大致分布在新阳县积善乡第二保二都的荒区23图和三都的日区24图,月区30图,盈区31、32、33图,昃区33图。下面是清同治《苏州府志》卷三十“乡都图圩村镇”所载的蔚洲所辖区域在积善乡第二保中所在的都、区、图、圩、村、镇。

▲清末蔚洲村区域图(局部)

二都荒区23图设有“北尚、悲作、兄、南尚、推、上、伏”7个圩和“薛湾”1个村;

三都日区二十四图设有“形夙、岁夙、所、良竭”4个圩和“周市”1个镇;

三都月区30图设有“则父、东南、东北、韩造”4个圩和“宋泾、胡家巷”2个村;

三都盈区30图设有“归、荒双、清盛、爱、甚、贵礼”6个圩和“钱家村、杨家村、高田”3个村;32图设有“郭存表、维离、庄离、栢”4个圩和“挂鱼溇、大浜”2个村;33图设有“遐、暑、念、调、场、结”6个圩和“王泾、斜塘、千步泾、陆家巷”4个村;

三都昃区33图设有“离、南识、东离、西离”4个圩和“潘泾、万坛”2个村。

宣统二年(),新阳县实行自治,设周墅乡。“蔚洲”村名就此消失,原辖区域归属周墅乡。民国时期,原“蔚洲”所辖区域起初隶属昆山县周墅乡,后来隶属昆山县周墅镇和苇舟、晚香2乡,嗣后又复属周墅乡。

年左右,原“蔚洲”所辖区域先后隶属昆山县的周墅乡、周墅人民公社、周市乡、周市镇和昆山市周市镇,原先的土地在年前分布在市北、范潭(即万坛)、蔡泾、种植、斜塘、城隍潭、长胜、东明、潘泾、超英等10来个行政村境域里。但是,由于自古以来没有一部“蔚洲村志”之类的志书,因而人们就不太了解这个千年古村的历史变迁了。

内容来源:方志苏州作者诸家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