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光伏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定西渭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原标题:

让“光伏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渭源县积极探索“光伏+农业”产业模式

渭源县光伏食用菌产业园。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乔为楠

渭源县会川镇光伏食用菌产业园区内,金耳菇长势喜人。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吴胜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杨唯伟通讯员吴胜军

如今,在定西市渭源县,一种新兴产业模式撬动起经济高质量发展,叩开了产业振兴的大门。

它就是“光伏+农业”产业模式。渭源县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在光伏产业发展基础之上,探索“光伏+农业”产业模式,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基层治理有了依托……“光伏+农业”已成为渭源县产业振兴路上的强力引擎。

截至年10月底,全县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并网发电约2.14亿千瓦时、分配到村集体约1.41亿元。全县农户从“光伏+农业”及相关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

由“借光”到“农光互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渭源县光照资源得天独厚,海拔在米至米之间,日均有效光照时间近12小时。渭源县利用丰富的光热条件,年起建设第一批光伏试点项目,至目前实施村级光伏扶贫项目60.兆瓦,共为个村建设千瓦至千瓦电站个。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光伏+”应运而生。

渭源县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光伏+食用菌”“光伏+蔬菜”“光伏+中药材育苗”“光伏+养殖”等农光互补产业模式。时下,走进位于会川镇的渭源县光伏食用菌产业园,黑色的食用菌大棚之上,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将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光伏板下,大棚内各类食用菌长势喜人。

园区内的定西市源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渭源县最早发展光伏食用菌产业的民营企业。“两年来,园区为公司减免租费30万元,公司净收入达万元,带动周围户群众增收,年产值达到多万元。光伏食用菌产业大有可为!”公司负责人杨峰介绍。

据悉,为促进产业发展,渭源县创新园区按照村级集中联建、乡镇村级易地联建布局方式,建设产业园区。

为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国有投资公司渭源县正源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制定出台入园企业“零租金”及“前三年免费后两年减半”收租等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此前参与了光伏一期项目的民营企业,再次参与“光伏+农业”产业发展。

近两年,渭源县引进培育8家龙头企业、规范建设16家合作社参与经营。目前,全县已经建成会川、田家河、路园、莲峰4个光伏产业园区,建成大棚座,年产值万多元。已建成元古堆、绽坡、三合等较大规模“光伏+食用菌”基地12家,建成分布式“光伏+产业”点33个,遍布全县所有乡镇。

“光伏+农业”不仅实现了“农”与“光”在空间上的互补,而且实现了在时间和季节上“全年候”。

渭源县已累计建成农光互补食用菌亩,设施蔬菜、党参和黄芪育苗等种植业亩、互补特色养殖业亩,互补率达到85%以上。全县年产羊肚菌、金耳、熊掌、猴头等名贵食用菌.35吨,收益达.85万元以上。

如今,全县已形成“顶上有光伏、地上有农业、周边能务工、重点乡镇有物流仓储配套”的产业综合发展格局,“农光互补”使产业融合叠加效应持续放大。据统计,“光伏+农业”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2.36万元以上,发电收益带动1.2万户群众增收,户年增收元至元。

从“空壳”到“家底殷实”,基层实现自治善治

走进锹峪镇贯子口村、麻家集镇土牌村,道路平整、村庄整洁,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些都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渭源县各村级“两委”通过开展“访民意、释民惑、解民困、暖民心”“沟通面对面、服务零距离、干群心连心”大走访行动带来的改变。

而改变的经济基础,来自“光伏+农业”产业带来的收益。

个受益村,配建至千瓦规模村级电站个,加之村级光伏电站农业设施租金收入,村集体每年累计收入达到40万元左右。“光伏+农业”产业模式,让渭源不少村集体经济羸弱的村子,如今“家境殷实”。

渭源县各受益村将“光伏+农业”带来的收益用于产业培育、道德讲习积美超市建设、公益基础设施建设、五星文明户奖励、村集体经济等,受益村“有钱办事”,提升了村级自治善治的能力。

会川镇干乍村,充分发挥道德讲习积美超市作用,坚持“以行为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奖励”做法,推进农村文明治理。近年来,累计兑现奖励物品多次,评选文明户等各类先进户,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提高了村级治理能力。

为了规范使用这笔收益,当地制定了《渭源县光伏收益分配监管办法》,村级按照“四议两公开”议事规则,合理确定公益性岗位和数量。目前,全县个受益村共设立垃圾清洁员、电站护管员等8个类别的村级公益岗位服务人员1.2万人,建立由驻村帮扶工作队、乡镇驻村干部和村委会成员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劳动进行考核、发放劳动薪酬,实现了村级自主管理分配。

从“输血”到“自我造血”,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推进“光伏+农业”产业模式的过程中,渭源县创新发展模式、带动机制、收入机制,改变了以往资金项目的“输血”式带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过“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方式,利用国有平台公司渭源县正源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融资1.45亿元、吸收社会企业扶贫资金约0万元;通过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园区)+农户”发展模式,实现了统一规划地块、统一开展培训、统一提供良种农资、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销对接,分户生产经营,提高了产业、农民、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同时,农户通过参与基地建设、就近务工、实操培训、承租承包、订单保障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了增收。全县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户均每年收益元;户农户通过承租光伏食用菌大棚,年均收入1.5万元以上;近千人就近务工,人均年劳务收入元以上;个行政村每年均获得发电收益40万元以上。

“光伏+农业”产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经济效益已然凸显,赋予了渭源乡村振兴新动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2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