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古称狄道,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因境内有洮河而得名。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穿城而过。截至年10月,全县总面积平方千米,总人口55.29万,有汉族、回族、东乡族等21个民族,下辖12个镇、6个乡,县政府驻洮阳镇。
临洮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是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周安王十八年(公元前年)建置狄道县,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年)始设陇西郡以来,一直为郡、州、道、府、县治所在地。
临洮是省会兰州的南大门,县城距兰州市区80公里,是“兰白经济区”内重要节点城市。兰临、康临、临渭高速和国道及省道、线穿境而过,是连接甘肃中南部与临夏、甘南两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必经之地和欧亚大陆桥经济带辐射圈内重点县区。
年,临洮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9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和元。
历史沿革
秦献公元年(前年),灭西戎部族狄,设置狄道县,为临洮建县之始。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年),设置陇西郡,郡治为狄道。
临洮战国秦长城遗址
东晋十六国时,前凉改置武始郡。
唐朝初期,置临州,后置狄道郡。唐肃宗宝应元年(年),吐蕃连陷秦、渭、洮、临四军,狄道陷于吐蕃。
五代十国时期,仍属吐蕃所有,改称武胜军地。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年),改武胜军为镇洮军,后升镇洮军为熙州,建置熙河路,治所设熙州。
金、元、明、清均置临洮府,府治狄道。
清乾隆五年(年),迁府治于兰州,建狄道州。
民国二年(年),降州为县。民国十八年(年),改狄道县为临洮县。
临洮县城
年8月16日,临洮和平解放。
年7月,中央西北局决定设立临夏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临洮、洮沙二县属临夏分区。
年5月,撤销洮沙县并入临洮县,划入定西分区。
年12月,设立临洮专区。
年10月,撤销临洮专区,划归定西专区。
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
临洮自古以来都是多民族争战、融合的地区。元朝国师八思巴在临洮期间建寺传法,著书译文,为佛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清初,伊斯兰教进入临洮,穆扶提东拱北坐落于临洮城东山根。
特殊的历史造成了临洮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混杂融合的特点,临洮的民俗文化的主要有花儿、拉扎节、迎神赛会等。
文物古迹
马家窑遗址
临洮县境内文化遗迹丰富,著名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均因在临洮首先发现而命名。战国秦长城西起临洮,境内绵延50千米。
新中国成立前后,临洮境内发现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类型、辛店类型、寺洼类型等各类遗址处,其中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遗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