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三位优秀女性的新闻采访故事写在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在临洮县委宣传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以来,采访过数十位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代表人物,这些人物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3位优秀女性。采访她们每一位,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尽管这些都是20多年甚至30多年前的往事,回想起来印象很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可以说是我“记者生涯”中的“精彩之笔”。因为在我最初采访报道时,她们虽然做出了不少成绩但并不怎么出名,应该说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后来都成了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知名人物。她们3位是:已故党的十六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女能手”、康庄育种研究所所长张桂兰,年近八十的全国“三·八”红旗手、带徒传艺、帮助群众致富的裁剪能手师月瑛和年已75岁的全省玉米品质育种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临洮县六届政协副主席、定西市政协委员、原临洮农校农技推广研究员师惠英。下面记述的是采访她们的一些往事。

张桂兰:创办康庄育种研究所

第一次采访张桂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个是五谷丰登的金秋季节。我和一位同事来到临洮县城南城根九号张桂兰的家。看起来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院落,但又和别的农家院有所不同。进了院门就看见墙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康庄育种研究所”几个宋体大字,非常醒目。一束束麦穗标本一字儿排开,整整齐齐地挂在屋檐下,旁边还有几小捆蚕豆并排挂着。花园里奇花异草竟相争艳,分外惹眼。张桂兰和她的丈夫、县农业局农艺师谈宇中接待了我们,讲述了她家民办农业科技,培育良种,帮助农民科学种田,增加收入的许多事。

张桂兰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读过临洮县农业技术学校,在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农业科学试验小组负责,开展以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农业新技术应用推广为中心的科学试验,示范活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她由丈夫作技术指导,带领儿子、儿媳,在自家5亩8分承包地里开展冬、春小麦及蚕豆的新品种选育工作。经临洮县科委批准,联系几家农业科技户,成立了全地区首个民办农科组织——康庄育种研究所,由张桂兰任所长。“康庄”二字,寓意走康庄大道。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十多个冬、春小麦优良品系和4个蚕豆优良品系。这些新品系参加定西、临夏等地、州部分县的试验,表现良好,增产效果显著。

她家培育的冬、春小麦良种在县内外推广,播种面积达多亩,向种子部门和农户提供冬、春小麦良种多公斤。根据采访,我写成新闻稿《农户盛开科技花,家庭育种结硕果—张桂兰十年提供良种公斤》,发表在年10月6日《甘肃日报》二版头条位置。该稿获甘肃省科委、甘肃日报社“科技兴农有奖征文三等奖”。接着,我又采写了录音通讯《张桂兰和她的育种研究所》,进行广播宣传、该通讯稿获第八届全区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二等奖。此后,又陆续采写过几篇新闻稿件,通过《甘肃农民报》、省电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张桂兰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年2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女能手”,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年11月出席中共十六大。张桂兰获多项殊荣后并未停步,而是继续进行着民办农业科技试验。她于年因病去世,享年70岁。这些年来,每当我想起她的时候,总是为她所做出的成绩和具有的顽强精神而感动,对她充满怀念之情。

师月瑛:为家乡姐妹传授裁缝技艺

采访师月瑛,完全是一次巧遇,是碰上的新闻,事前没有这个打算。记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天,本来我和定西地委对台办柳养濂一道去新添下街师月瑛家,调查了解她的公公、去台人员曹正星在大陆亲属情况的。看到她家院里放着几条长凳和桌子,原以为是隔壁小学里用的,打听后才知道是办裁缝斑用的。办裁缝班,这在农村改革开放的最初几年是件新鲜事。我怀着浓厚的兴趣,听师月瑛讲述了她开办服装裁剪培训斑,为农村妇女传授裁缝技艺的事。师月瑛端庄大方、精明干炼,看上去很有气质。她在临洮三中上过高中,算是一位有文化的农村妇女。她悟性高,心灵手巧,通过勤学苦炼,掌握了一手做衣服的好手艺,成为远近闻名的女裁缝。当地不少年轻妇女想学这门手艺,但苦于没人教,纷纷前来求教,要求拜师学艺。师月瑛产生了办班讲课,集中培训,带徒传艺的想法。取得婆婆、丈夫的支持后,说干就干,经过一番准备,在大街上贴出了招生布告。不几天就有不少妇女前来报名参加。她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学,又非常耐心细致,深受学员欢迎。培训班办了一期又一期,越来越红火。不少学得好的妇女回去后成为服装加工专业户,有的还带徒传艺,一传十,十传百。通过实地采访,我写了一篇小通讯《家庭服装裁剪培训班》,投送到《甘肃日报》,报社编辑认为这是值得肯定的新生事物,应该提倡。稿件很快被采用,刊登在报纸头版,还配发了短评,向全省各地宣传介绍,产生了广泛影响。一些外地读者看了这篇报道后,给师月瑛写信索求教材。根据需要,经过一番苦干,师月瑛精心编写出了一本计算简便、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服装裁剪》教材,由甘肃科技出版社出版,并确定为甘肃省农村应用技术广播学校教材,在全省广泛使用。在我第一次采访报道几年后,根据政策师月瑛随丈夫将农村户口转为兰州城市户口,但她不愿去兰州城里享清福,甘愿留在农村继续开办裁缝班带徒传艺。于是我又一次去她家采访,所写稿件《立志为农村传播实用技艺----职工家属师月瑛回乡举办服装裁剪培训班》,发表在年5月6日《甘肃日报》上。师月瑛出名了,成为省、地、县各级妇联抓的先进典型,多次受到表彰奖励,直至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时任定西地区妇联主任秦素梅还亲自动手写稿在《定西日报》发表,题为《她有弟子三千》,宣传师月瑛。我第二次采访师月瑛距今已整整三十年,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她那端庄大方、精明干炼的样子和为学员讲课,手把手给家乡姐妹教给服装裁剪技艺的情景。

师惠英:玉米品质育种学科带头人

师惠英,这位农业科研战线的先进人物典型,是我在县政协工作期间走访委员时发现的。记得是年秋天的一天,我跟随县政协一位副主席,去临洮农校农场玉米组,走访在那里工作的女教师、政协委员师惠英,了解她的工作情况。交谈中得知,她为玉米品质育种研究倾了大量心血,取得了显著成绩,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于是我根据这条新闻线索深入采访,写成了新闻稿《潜心研究出成果立足本质做贡献——师惠英委员玉米品质育种研究成果显著》,刊登在年12月9日省政协主办的《民主协商报》上。第二年,师惠英作为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被选为县政协副主席。随着师惠英对玉米品质育种研究的深入,研究成果越来越显著,由她主持、参与完成的13项玉米良种选育攻关项目,1项达国内领先水平、7项达国内先进水平。

第一次采访成功后,我深入实地,跟踪采访,连续报道十多年。先后在《民主协商报》《甘肃科技报》《定西日报》发表《玉米品质育种学科带头人——记临洮县政协副主席师惠英》《科技战线立新功——记定西市政协委员、临洮县政协常委师惠英》和《她无愧于“科技功臣”的称号——记定西市特种玉米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市政协委员师惠英》等7篇新闻消息和人物通讯稿件。与此同时,还向县委报道组推荐将师惠英列入全县重点报道计划,在《甘肃日报》上进行宣传。师惠英的事迹见报后,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引起强烈反响。在我第一次采访报道师惠英一年后的年县政协换届时,她作为非党知识分子代表人物被选为副主席。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县政协评为年度优秀政协委员,年2月获农技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作为知名人物先后入载《甘肃省专家名人录》《临洮县志》和《临洮人物》等书籍。师惠英和我同龄,已退休多年。每当我想到她时,她忘我工作,头顶烈日,在玉米试验田里辛勤劳作的身影不时浮现在眼前,令我十分敬佩。

她们3位是我新闻报道的对象,是我新闻作品的主人公。我因新闻采访和她们结缘,我能够宣传道她们,让家乡人民了解她们这样的优秀女性而深感荣幸。

优秀的她们

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自己

祝愿天下每一位女子

都能够拥有

朴实、幸福和快乐的生活!

供稿

王得胜

作者系临洮县政协退休干部

编辑

马星责编

赵建民杨阳

编审

谭明强总编

边国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