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金川之战是乾隆朝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维护西南边疆稳定的两次大规模战役。位列乾隆的十全武功之二。
大小金川西连甘孜藏族自治州,与康藏相通。东连成都平原进入川西高原的咽喉—汉川县,是嘉绒藏区通往汉族地区的要道之一。南接雅安地区,直通内地。北接川西高原与青海甘肃相通,为内地通往西藏青海甘肃等藏族地区的咽喉与桥梁地带。它可以远扼西藏青海甘肃等藏族地区,近控力边。因而它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都极为重要。在当地有许多的土司。在各土司中小金川在它们中间,而大金川又在小金川西边。
明清更迭之际金川部落首领乘机脱离明朝的统治,形成割据势力。清康熙五年俊拉首领嘉勒巴归附清朝。人们称俊拉为小金川。康熙六十年嘉勒巴之庶孙土舍莎罗奔派人来四川省城投诚。后来他又派兵跟随清军出征羊炯有功,清朝让他管理大金川驻牧事务。
清朝的边疆政策就是恩威并施、因俗而治。不让哪家有独大和他叫板的资格。
雍正元年为了削弱俊拉的势力,清朝授予莎罗奔大金川安抚司职衔。大金川土司的称谓正式得到了清朝的承认。于是就有了大小金川之别。乾隆以后清代文书中所称金川皆指大金川。从此大小金川成为两个互不统属独立的土司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的统治者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统治方式。它和中原的皇帝很像都是可以世袭的!土司制度到明末清初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雍正采纳了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在西南掀起大规模改土归流的运动,革除土司,建立州县。改土归流的政策在云南和贵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是想在大小金川地区进行改土归流却比在云贵地区实行还要困难。因为这里环境恶劣,造成了当地民众好勇斗狠的社会风气。而且土司们也不愿放弃自己的权益。他们经常互相兼并对方来做大自己!在清朝对大小金川用兵之前曾对瞻对用过兵。因为当时的将领想早日回去就谎称烧死了叛军的首脑。这次行动就这样收场了!这个结果使清朝在当地的威信大大降低,大金川土司更加藐视朝廷。大金川土司把开拓疆土扩充人口作为自己的目标不断的想发动战争。这样下去大金川和清朝早晚必有一战!
乾隆七年大金川土司色勒奔病故。清朝任命他的弟色勒奔细承袭土司职。色勒奔细为了控制小金川就把自己的侄女阿扣嫁给了小金川土司泽旺。阿扣私通泽旺之弟土舍良尔吉。乾隆十年色勒奔细勾结良尔吉袭取小金川,小金川至此由良尔吉管理。这时清朝对瞻对的用兵刚结束不久,因此对于大小金川的斗争清朝无意派兵介入,仅仅以檄谕相告以求息事宁人。
但是清朝的警告对大金川来说没有任何效果。乾隆十二年色勒奔细发兵攻打别的土司。四川巡抚纪山一面奏闻请旨,一面派兵镇压。但却遭到大金川土司的伏击而失败。川陕总督庆复奏请用以番治番之法,暗令小金川等土司对大金川进行围攻,但屡试无效。乾隆让纪山亲赴番地相机而动。又调云贵总督张广泗补授川陕总督,代替庆复。乾隆希望通过大兵压境迫使金川地区的事态得以平息,希望通过张广泗用治理苗疆的经验来解决当地的问题。
但是大金川完全没把清朝的警告当回事继续我行我素。乾隆终于被震怒了,他命令督抚等迅速派选官兵统率前往,择机剿匪。同时催促张广泗迅速赴四川指挥作战。第一次金川之役就这样开始了。
张广泗在进剿之初确实有所进展,先后收复了大金川所占的一些地方。小金川土司泽旺也闻风投诚,并出兵协同清军攻打大金川。
大金川的主要据点一个在勒乌围,由色勒奔细亲自把守。另一个在刮耳崖,处于大金川要路。为了攻打这两个据点张广泗分兵两路从西南两个方向进攻。西路分四路,南路分三路。七支军队共计汉土官兵三万余名。西路军打到距刮耳崖官寨仅二十里地。南路军攻得大金川碉卡数处,使金川番兵退守独松碉寨。但是在大金川的战碉面前清军束手无策了。张广泗此时才意识到攻打碉卡之艰难。
清兵用尽了各种办法均不能奏效。乾隆让张广泗暂且移师到平旷之地稍作休整等第二年开春再战。乾隆十三年大金川兵攻占江岸的噶固碉卡,守碉的八十余名土兵开碉门随大金川兵渡河而去。然后又攻取郎建业所立的卡伦七处。在大金川兵的追击下郎建业率部退至巴底,总兵马良柱所部也撤退到了孙克宗碉寨。张广泗损兵折将,进攻大金川的计划完全破产。
张广泗进剿失败后乾隆派岳钟琪到军前效力。同时命班第留驻军中佐助张广泗。班第自知自己难以影响张广泗,他建议乾隆派遣一员能谙练机宜,识见在张广泗之上的重臣前往军前料理。乾隆派讷亲为经略赴金川指挥战事。讷亲到达张广泗驻扎的小金川美诺军营,次日张广泗却离开美诺前往卡撒军营。可见二人并未仔细商讨破敌之策。
讷亲也赶赴卡撒同张广泗察看昔岭等处地形后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从昔岭的色尔力山梁突破,直捣大金川老巢刮耳崖。他们兵分三路进攻昔岭,结果三路人马都损失惨重。经此次惨败讷亲的骄气被打掉了。讷亲对大金川束手无策,不敢再言进攻且事事听张广泗调度,不再主持军事。
乾隆接到讷亲张广泗二人意见向左的奏疏。讷亲前后所奏不一,已是胸无谋略方寸大乱,而且把劳师糜炯的责任全部推到张广泗的身上。乾隆接到岳钟琪两份告发张广泗的奏折。乾隆对讷亲张广泗彻底失望了。乾隆传谕召讷亲张广泗来京,面议机宜。
见张广泗讷亲在金川一年徒劳无功,乾隆的小舅子傅恒请命去征讨金川。乾隆同意让傅恒前去征讨金川。为了配合傅恒乾隆又增派满汉官兵三万五千名,加上原有的汉土兵丁共计六万人。
傅恒到达卡撒军营就将小金川良尔吉、阿扣等人斩首示众。然后向乾隆报告舍战碉而捣贼巢的作战方案。当乾隆获悉大金川土司色勒奔细乞降后就让各路官兵在明年二月以前到达金川,希望明年三月内成功。若超过三月应允许其求降,以省努费和人力。将来若得勒乌围、刮耳崖倾其巢穴,三两日内经略大学士即当凯旋,迅速还朝。一切善后事宜交岳钟琪办理。面对乾隆对金川战事态度的转变,傅恒似有壮志未酬之憾,仍坚持扫庭犁穴,歼灭金川。
大金川在被清兵围困了近两年的情形下己是弹尽粮绝,兵马疲困。大金川土司色勒奔细屡次在战场上喊降,傅恒则坚持要求色勒奔细把自己绑好前来投降,才会饶他不死。色勒奔细派人到岳钟琪的军营乞降,岳钟琪允准代奏,随即禀告傅恒。第一次金川战事就这样结束了。
在这之后虽然土司之间还有一些摩擦,但是还没有到清朝出兵干预的地步。直到乾隆三十二年乾隆得知大金川土司郎卡将女儿嫁给小金川土司泽旺之子僧格桑,他意识到这里面有问题就让阿尔泰当留心,不可对他隐瞒什么。
事情果然不出乾隆所料。乾隆三十五年小金川僧格桑借口鄂克什土司让喇嘛诅咒他们然后发兵攻占了鄂克什的三个寨子。鄂克什向四川总督求援,阿尔泰见调解不成与提督董天弼亲往弹压,僧格桑被迫撤兵,但不退还所占土地。小金川因娶郎卡之女为妻,所以小金川与鄂克什发生纠纷时大金川也从旁声援小金川。因乾隆出面干涉,僧格桑慑于清朝大兵而表示愿意退还所占鄂克什的土地及人口。
不久大金川土司郎卡病故,土司职由其第四子索诺木承袭。乾隆三十六年大金川土司索诺木与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再次发动反清斗争。
乾隆让温福桂林分别攻打小金川,索诺木派兵帮助僧格桑抗击清军。乾隆三十七年桂林兵败被罢黜,乾隆用阿桂代替桂林。清军攻占小金川美诺官寨,僧格桑逃到大金川。小金川藏族反攻清军收复美诺,清军死三千人,主帅温福战死。当时乾隆在热河闻报后决定以阿桂为定西将军率军入川增援。阿桂攻占美诺。清军第二次征伐金川以来受到当地藏族人民的坚决反抗深陷重围,屡遭失败。乾隆恼羞成怒,命令阿桂等人在讨平小金川后立即以全力征伐大金川。
为抵抗清军的进犯大金川增垒设险,严阵以待。其防守远比小金川严密,坚持斗争长达两年,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乾隆四十年索诺木杀了僧格桑,想献尸投降,但是乾隆不准他投降。
一个月后清军攻破了大金川勒乌围官寨。又攻破索诺木最后据守的堡寨噶尔崖,索诺木投降。第二次大小金川的战斗就此结束!战争结束后清朝在这里驻军屯垦,以防再次发生反抗事件。
经过大小金川之役清朝在这一地区废除土司制,改置州县。巩固和发展了西南地区自雍正以来改土归流的成果,加强了边疆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清朝平定大小金川的战争前后两次,历时七年,耗费白银七千余万两。导致张广泗、讷亲、阿尔泰、温福四员大臣死亡,阵亡将士三万余人。杀抗命番兵两万以上,而所平定之地不过是四川省西北部的深山荒野,纵深仅仅二百余公里。与朝廷大军作战的只是人员不满三万、武器装备非常落后的大小金川沿岸的藏民。
大小金川之役是清朝中期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场战争对清朝维护国家和多民族的统一有很大的意义。对保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虽然战争给大小金川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战后乾隆在这里实行的一系列积极的经营措施,对这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大小金川之役的结束标志着中原王朝在南方的改土归流政策取得了最终的成功,基本划定了今日中国的南方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