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巧解寒旱之

甘肃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巧解“寒旱”之难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姚媛

走进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太石镇三益村村民龚伟的家,记者看到在院子一角的厕屋干净整洁,四周的墙壁都贴了瓷砖,正中是一个陶瓷蹲便;高处的窗户上装有防蝇纱窗,屋外一根高高竖立的排气管,高出房檐50厘米,利用虹吸效应,可有效阻止粪便发酵的废气进入厕所中。有门、有墙、有顶,不渗、不漏,无蝇、无臭味、无暴露,临洮县针对卫生厕所确定的“三有两不三无”标准,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改厕面临着很多现实困难: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严重缺水,没有条件建立下水管网;寒冷地区的厕所缺乏适当的保温措施,到了冬天容易结冰;在一些土质松散的地区,埋在地下的粪便收集设施可能会塌陷、沉降。近日,记者走进兰州市兰州新区和临洮县,探访两地都有哪些“巧功夫”“好办法”,将农村改厕工作推进寻常百姓家。

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

在临洮县农业农村局制作印发的《临洮县农村改厕图集》上,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防冻直通式、传统阁楼式等五种卫生旱厕模式,脚踏式节水型、潜水泵式节水型等五种卫生水厕模式和一个微生物厕所模式——新型无水冲生态卫生厕所。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户内人口、原有厕所结构、粪池大小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选择改厕模式。

龚伟家的厕所属于“传统阁楼式”。他家原本建有厕屋,在此基础上,用混凝土将储粪池进行了硬化,实现了防水防渗漏;加粗滑粪管,保证粪便不会停留在管道内。每次上完厕所后,覆盖上干细土或草木灰,每隔一个月清理一次。整个工程造价元,政府补贴元,龚伟自己只需要出元。

同村的甘荷花则是将家里原有的沼气池改造成卫生厕所。李全录家的混凝土池式卫生厕所,是当地老百姓通过实践在“防冻直通式”卫生旱厕基础上,摸索出的新模式。由于家中已经建有厕屋,拆除重建成本较大,就用混凝土代替埋在地下的化粪池。

临洮县坚持“因地制宜、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经济适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原则,在污水管网接通的村,推行水冲式卫生厕所;在川坪区的村,推行节水型卫生厕所;在山坪区的村,推行卫生旱厕改造模式。

兰州新区是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年,新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保留村自主投资开展“厕所革命”。多年来,摸索出以双瓮式、三格式等为主的水冲式卫生厕所模式。

以双瓮式为例,化粪池深埋在地下1.5米以上的防冻层。粪便停留在第一个瓮中,以固态为主较“干”的成分沉淀在底部,实现分层发酵。随着粪便数量的增多,上层较“水”的部分就自动流到了第二个瓮中。通过自然降解,含有寄生虫卵和肠道致病菌的粪便被无害化处理。化粪池采用PE滚塑技术一体成型,有效解决渗漏难题。由于质量较轻,结构设计合理,所以埋在地下也不易发生沉降。采用这种类型的厕所,根据每家人口数的不同,半年或一年清理一次即可。

在秦川园区振兴村村民吴隆财家,记者看到当地在实践中创新出的电动高压水冲厕所。吴隆财家用的是坐便,将一个容量为升的水箱埋在防冻层以下,定期向其中注水。冲水时,电动高压水泵将水从水箱中抽出,用水量仅为普通抽水马桶的三分之一。吴隆财高兴地说:“每月只需20多元的水费,就能享受到城市厕所的便利。”

统一标准,分类施策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共实施农户卫生厕所新改建户,保留村常住户厕所改造覆盖率达到85%以上。

由于农村户厕改造相对分散,且每家每户情况各不相同,单纯交由市场,或者通过补助,交由农民自行改造,将会出现监督施工难、质量标准统一难、后期追溯维护难等问题。

“兰州新区发挥国有公司数量多、实力好的优势,采用统一建设、统一补助、统一管护、分类实施的‘三统一分’模式,由各园区委托新区或园区国有公司统一建设,建设完成后统一验收,后期统一管护,为农村卫生厕所建设、管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副主任李春介绍说。

兰州新区秉承“小厕所、大民生”的理念,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列支厕所革命配套资金,每座厕所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元的基础上,新区财政再配套元,达到元/座的建设标准。针对个别村社改造难度大、成本有所提高的厕所,多出部分各园区再予以补助,确保农户少掏钱、质量标准高。

而在临洮县,采用的是“以奖代补、投工投劳、先建后补”的方式,引导群众积极投工投劳进行自愿改厕。“早在年,临洮县就开始积极谋划,引进甘肃顾地塑胶有限公司,专门研发改厕产品。县领导多次组织队伍去外地考察,总结出适合本地的模式后,先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并由三益村、后地湾村、双三联村进行示范。改造需要的所有配件,如贮粪池、便器、排气管等,都由政府统一订购。如此一来,改厕的补贴标准为每户元,却能保证‘钱都用在刀刃上’,保质保量完成改厕任务。”临洮县副县长张会平说。

太石镇镇长孙斌告诉记者,推进改厕时,充分发挥了干部的带头作用。由村社的村文书和社长带头动工改造,再有针对性地动员党员率先示范。“农民通过现场观摩,了解改厕整体效果和益处,大大提升了改厕的信心。”

临洮县抽调农业农村、卫健、住建等部门技术人员成立了临洮县农户改厕技术指导督导组和乡镇改厕技术指导服务队。在每个村,组建村“两委”成员、能工巧匠组成的技术服务队伍,按照“分片划段、分户到人”的原则,将厕所改造指导任务落实到村“两委”成员身上,建立“一对一”责任体系。在村技术服务队的督促下,村民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规范施工,改厕成功须经统一验收质量达标后,才予以发放奖补,确保改造一户,达标一户。

健全后续长效管护机制

“三分建、七分管”,要保证改建的卫生厕所长期发挥效益,就要注重健全后续长效管护机制。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户厕分散、清理面广,战线长、时间难统一,粪污清运是后期管护的一大难题。

清理出的粪便去哪儿,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在临洮县的农村,家家户户都种着几亩田。自家厕所里清理出的粪便,拉到田头堆肥,几个月后,就是上好的有机肥。

“我种了两个大棚的蔬菜,有辣椒、萝卜。用沼液施肥,地里不生虫子,也不需要打农药。拉到市场上,人们特别爱要。我家的菜每斤能比市场价多卖五六角钱。”甘荷花说。

兰州新区则是从全域层面,谋划种养加生态循环现代农业体系,从而实现粪便的本地消纳。

在振兴村,杨正宏掀开一户人家连接化粪池管道的盖板,开动马力,里面的粪污就源源不断地抽取出来。20分钟后,粪便抽取完毕,由户主签字确认。杨正宏告诉记者,只要一个电话,两天内抽粪车就会上门。平均每天,他都要服务十多户。

兰州新区采用由乡镇监督,国有公司统一负责管护清运的“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由国有公司组建专业管护队伍,购买抽粪车辆,对粪污进行清运。像杨正宏这样的工人,是国企正式职工,每月能有多元的工资收入。

临洮县探索的是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后续管护机制。由政府配备80辆吸粪车、台吸污泵,并将卫生厕所管护和粪污收集处理纳入农村村级公益性共管共享工程,为每个村安排1-2名村级公益性岗位人员,专门负责农户厕具维修、粪污处理等工作,解决了群众改厕后顾之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