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陇上菜圃建

洮河纵贯全境公里。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战略通道,素有“陇上菜圃”之称的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拥有33万亩水浇地。平坦的地势,肥沃的土地,洁净的水源和冷凉的气候,为全县绿色蔬菜种植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条件。

在这些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临洮县通过规划面积13.3万亩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扶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引良种,调结构,推进绿色标准化生产,以洮河沿线水川区乡镇为主阵地,形成一批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生产基地,初步构建起优质高原夏菜产业集聚区和食用百合集散加工区,走出了一条西部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产业振兴的新路子。

“标准”落地 规范生产

临洮县是甘肃省蔬菜生产大县,蔬菜种类以韭菜、胡萝卜、百合、葱蒜四大品牌为主,占蔬菜种植总面积的65%,蔬菜生产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特点明显。近几年在洮河灌区、沿沟灌区、高山冷凉区初步形成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露地蔬菜周年生产的格局。

“实现蔬菜生产大县到蔬菜生产强县的跨越式转变,是我们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个主要目标。”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赵朝晖说,“实现这个目标的必然要求就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而提高质量首要的就是建立一个与市场接轨,又适应县域蔬菜产业发展的蔬菜种植标准体系,把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全部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

在推动产业标准化发展中,临洮县制定产业园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围绕蔬菜基础标准,种子、种苗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卫生标准等,逐步构建起主要蔬菜种植品种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蔬菜标准生产体系。

为保证“标准”落地,产业园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高原夏菜集约化育苗基地3个,每年可培育优质蔬菜种苗万株以上。同时新建全钢架双层塑料大棚座,推广多层覆盖栽培模式,并鼓励企业积极制定蔬菜产、加、销、购等方面的企业标准,对农民开展技术骨干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产业园管委会主任何学科说,产业园在特色农业生产区按照“六统一”要求和多茬复种模式,建成千亩以上蔬菜标准园10个,形成4.7万亩高原夏菜集中生产片带。在食用百合适生区大力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技术,发展标准化食用百合生产基地2万亩。

培育“主体” 集群发展

春种即将开始,产业园入驻企业超大集团项目负责人何灿德正忙着与当地农户协商签订用工协议,组织整地备耕。

超大集团是产业园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借临洮县与福建省福州市结对帮扶的机遇,全力引进的重点涉农企业。在福州仓山区来临洮挂职的副县长赵朝晖看来,只有培育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才能更快让农业实现现代化。

为了解决园区骨干企业偏少、蔬菜基地标准较低的问题,产业园除了引进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企业福建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外,还引进了福州聚春园集团、福建世纪民生食品科技公司、厦门礼记参商贸公司等多家企业,并培育各类经营主体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

大量新经营主体的成长,有效促进了产业园理念、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提升,让“生产+科技+加工”的产业体系逐步健全,形成了从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采后分级分选、清洗包装、冷链储运、精深加工、电子商务、品牌孵化、旅游观光的全产业链条集群式发展格局,一二三产实现了有效融合。如聚春园集团与甘肃薯界淀粉集团深度合作,挖潜改造,强化管理,年可生产精淀粉2万吨、变性淀粉5万吨。厦门礼记参商贸公司与甘肃奇正集团共同投资万元,新建即食百合罐头生产线1条,年加工能力万罐,促进全县食用百合精深加工实现新突破。资料显示,目前产业园主导产业覆盖率达89.7%、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1%,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80.6%。

产业扶贫 农民增收

“众多龙头企业的入驻,既带动了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为产业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副县长张新社说,产业园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去年带动户农户户均增收元。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做好产业示范的同时,超大集团积极推广“超大公司+村委会+贫困群众”的定制模式,吸纳周边50户贫困户入股基地建设,每户年均分红0元,同时带动余名劳动力务工增收。

值得一提的还有,产业园在全域推进绿色生产、全力打造“临洮珍好”区域公共品牌的基础上,与福建华威商贸物流公司在福州市仓山区建成了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农特馆,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实体+仓储+配送+电商”的模式,展示销售临洮马铃薯、食用百合等农特产品多种,年销售农特产品多万元。

据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张辽介绍,产业园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政策,在不改变支农资金用途的前提下,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项目承接载体,以“政府+富民产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建档立卡户+保险”“五位一体”的模式,将财政资金折股量化,构建财政支农资金扶贫新模式。

同时,产业园探索推行了产业联合体、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就近务工5种带农增收模式,去年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1万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来源

农民日报

编辑

王倩

责编

赵建民杨阳

编审

谭明强

总编

边国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