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多地农民正实现诗意栖居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0133800.html

平长人家田园综合体内来打工的农民正在进行无土栽培。新华社记者侯韶婧摄

新华社兰州11月27日电(记者程楠、侯韶婧)揉面、擀皮儿、烙饼,对39岁的农民张志伟来说,这些活儿都是小菜一碟。“不想当老板的农民不是个好厨师。”张志伟说,他没想到自己真的当了老板,小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

张志伟把小吃店开在了家乡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的田园综合体内。这两年,在许多中国农村地区,通过打造“田园综合体”,农民们正实现生活富足、环境友好的“诗意栖居”。

在李家庄村田园综合体1号园区内,依托人工湖,当地打造了一座以仿古建筑为主的风情小镇。

在小吃店里,张志伟正张罗着几位食客就餐。“今年10月,小吃店才开张,当月的营业额就超过了1万元。”张志伟说,过去,他家种植的10亩小麦、玉米等作物年收入才大约元。

去年7月,张志伟把家中的10亩土地流转给了田园综合体,目前已收入土地流转费2万多元。“土地还能做资本入股田园综合体,这几天,村里正在计算给大伙儿的分红呢,我也要做股东啦。”他说。

李家庄村村干部介绍,明年5月,张志伟等首批村民将统一搬迁住进楼房。张志伟一家7口人分到了总面积超过平方米的两套楼房。“住楼房、当股东、做老板,我原来可不敢想。”张志伟说。

在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当地人正逐步打造出智慧农业生产区、特色风情小镇、生态养殖区等10个功能区。在智慧农业生产区,技术员朱媛媛只需点击手机屏幕,就能实现大棚农作物的灌溉、施肥及光照控制。

技术员朱媛媛向记者展示手机APP控制蔬菜大棚。新华社记者程楠摄

“从城里来的游客可以采摘或者认养蔬菜,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看到自己喜欢的蔬菜生长状态。”朱媛媛说,除了1号园区已投用的55座大棚,整个田园综合体新建的座大棚明年可实现全面投产。

当地干部介绍,过去,这个毗邻榆中县城的小山村,农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和外出务工为生,增收致富困难。未来发展田园综合体是振兴当地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去年,榆中县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

榆中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陈刚表示,目前,李家庄村全村约3人,村民可选择土地入股分红、园区就近打工、自主创业等形式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解决当地村民就业多人,促进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

从李家庄南行多公里,田园综合体的增收效益已经初现。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的平长人家田园综合体,自年投入运营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辐射带动周边多农户,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该园区负责人周晓军说。

从年开始,中国政府明确支持建设“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如今,从中国东北地区到海南,各地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早已跃出图纸,“诗意栖居”逐渐成了环境友好、促农增收的“金钥匙”。“能把文化概念的‘乡愁’用产业化表达好,就能让老百姓满意。”甘肃旅游智库秘书长、兰州文理学院乡村旅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高亚芳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