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说1946年,上海里衖分区精图那些

白癜风是哪个部位开始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20/9339364.html

沪说·第90期

一本小书,打开一个昨日上海

几年前,回国期间在网上淘书,准备带一些特别的书回到异国的家,便能在闲暇翻阅一下上海,聊寄思乡之情。与其他几本书寄到时,这本厚不过3cm的小册子很是不起眼。再版于年的这本书滞销多年,以至于后一本书上的烫金字都引到这本书的背面上了。

本书的名字里有一个难念的字——估计也是滞销的原因之一,“衖”读作xiang4,一般认作巷的异体字,但有时候又指地址单位中比弄和巷更小的单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支弄吧,但能见到的已经很少了。台北市前几年刚刚统一了地址,统一称巷或弄,不再用这个字了。

(图片来源:岛内媒体LTN)

打开书,还是很有惊喜的,这本地图册基本还原了年版的图样,添加了再版序言,并重排了序言,保留了出版时使用的繁体字。这本书的序言还是写得蛮精彩的,一口气就倒回了秦末汉初的年代。

古稱上海為斥滷之地,在歷史上可考者,楚漢之戰,而項羽之虞姬,相傳葬於城西二十五里之蘇州河旁。野雞墩三國時代,即為吳國之國土......

虽然岁月让翻印的效果打了不少折扣,不过书中的很多细节还是很让人有些激动,尤其40-50年代上海路名因为连续经历两次政权更迭,因而变化极大,年时虽然80%以上当时已经筑成的道路路名和今天很相似,但小而不至于细微的差别却颇让人玩味。

消失的十字中正路

这本地图册当然能发现那些大家熟悉而却遗忘的名字。

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的政治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以至于他的字“中正”和孙中山的“中山”一样出现在中国各个城市的道路名称之中。上海是蒋的发迹之地,自然有一种“伟人”发迹处的感觉,当时的上海国民政府也一口气“册封”了七条带中正字样马路,这里不仅有横向的中正西路,中路,东路也有北一路,北二路,南一路,南二路,呈十字型,与呈环形的中山路相对比,能看到一种昭然若揭的比喻性。

相关路名呈十字交叉的,真还不多见

这七段中正路原来的名字都不相同,如横向的中正东路原名爱多亚路,中正中路原名福煦路,中正西路原名大西路。这三条路在解放后编制为延安东路、中路和西路。这三条路都是填没黄浦江支流而著称,其中洋泾浜最有名,洋泾浜是两大租界的界河,不仅有桥,还有沿两岸的道路,如北岸是松江路,南岸是孔子路。后来洋泾浜填没之后,就以崇尚法国风的英王爱德华七世的名字命名这条英法租界的边界路,按照当时的音译,取名爱多亚路。年,日军占领上海之后,意图震慑英法两国和租界人民,特意从爱多亚路上游行而过,极为嚣张,而英法租界当局却无可奈何。汪伪时代,曾改名大上海路。名字挺好听,不过为了十字中正路也就给改了。

(来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