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古道的时空变化及地理意义

历史上并没有秦楚古道这样一个称呼,它是今天人们对于古代秦地(今陕西关中地区)与楚地(今长江中游湖北、湖南一带)交通道路的总称,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秦楚古道主要是指由秦咸阳或汉唐长安向东南经蓝田、武关,通往襄阳、荆州的商於道或武关道;广义的秦楚古道泛指古代由关中地区翻越秦岭通往楚地的所有交通道路,不仅指陆路,也包括水道。

  

  武关道的开辟和兴盛

  商於道因经过春秋时期楚国的商密、於中之地(今河南淅川、西峡一带)而得名,又因此道设有著名的关口——武关,故在后世被称为武关道,在唐代亦被称为商山道,是见于文献记载的秦地通往楚地最早的道路,商末周初荆楚部落首领鬻熊受封为楚子,率领族人自关中移居江汉,即由此道。此道是利用秦岭北侧灞水河谷和秦岭南侧丹水河谷连接开辟而成,因其翻越的秦岭隘口海拔相对较低,经行的路线相较平坦,与东南的联系最为近捷,因而成为我国古代关中通往东南长江流域和岭南最为重要的一条交通道路。春秋末年,秦国的子虎、子蒲领兵南下援楚抗吴,就是走的这条路。秦末刘邦部将夏侯婴驱兵灭秦,由此直至灞上。晋怀帝永嘉年间豫州刺使阎鼎护卫秦王业至关中,即由南阳进至武关,经上洛而达蓝田。

  唐代是武关道交通最为鼎盛的时期。据考证,唐代前期已在武关道置驿,邮传运漕甚繁,中叶更明令定为次路驿,地位仅次于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两都间之大路驿。具体经行路线是由长安东南行,经蓝田县,出蓝田关,经商州治所上洛县、商洛县,出武关,经邓州之内乡县,到穰县。又由内乡经南阳县、穰县南行经邓城县至襄阳。因唐代长安东南甚少军事行动,此道在唐史上之重要性,不在军事形势,而在政治经济文化之沟通。唐代京师长安与江淮间之交通,除物资运输及行李笨重之行旅者取道汴河外,朝廷使臣及一般公私行旅远适东川、黔中、江淮、岭南者,皆利此道之迳捷。兼以唐代士人几无不蚁趋京师,谋取功名富贵,又喜遨游江湖,适性谋食,故多屡经此道,因而又有“名利道”之称。   

  上津道和丹江水道的作用 

  与武关道相关联的还有上津道和丹江水道。上津道是从唐都长安向东南,经武关道到达商州治所上洛县后,转向南行,经丰阳县、上津县,改由水路顺汉江及其支流金钱河(古代称甲河、夹河或吉水)联系江南和岭南地区的一条驿道。丹江水道则是由今丹凤龙驹寨转入丹水,顺流而下入汉水。上津道在唐代以前即有被利用的记载。唐代安史之乱时,因为从长安东出潼关经洛阳,和从长安向东南出蓝田关、武关,经商州到襄阳的两条主要驿道阻塞不通,上津道因而得到更多的利用。丹江水道的开发和利用也应在唐以前,至明清时,运道趋于繁忙,特别是东南一些大宗货物运往关中和西北,基本上都是溯丹江而上至龙驹寨转为陆运。如清康熙五十九年,漕运总督施世纶奉命到陕赈恤,题请将湖广荆州等处各仓米十万石由襄阳水运至商州龙驹寨,由龙驹寨陆运至西安。   

   唐以后武关道的地位和优势   

  唐代以后,关中不再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武关道在官道网络中的重要性迅速下降。据元人熊梦祥《析津志》“天下站名”所载,元代陕西行省站道共有5条:一为由奉元站向东,经临潼、渭南、华州、华阴诸站,东接中书省和河南江北行省站道,向西经咸阳、兴平、武功、凤翔、汧阳、故关、巩昌诸站,西达临洮;二为由奉元站向北经耀州、同官、中部、甘泉、延安诸站,北上察罕脑儿;三为由兴平站向北,经乾州、永寿、庆阳、环州诸站,前往甘肃行省宁夏府路;四为由凤翔站向西北,经小川、泾州、平凉、会州、定西诸站,前往兰州;五为由凤翔向西南,经宝鸡、凤州、陈仓、褒城诸站,入四川行省。武关道沿线未见设站,不在其中。又据明正统年间所绘《南京至甘肃驿铺图》,由南京至甘肃间的驿路,是由南京向西北,经滁州、凤阳、宿州、永城、归德、陈留、新安、渑池、陕州、潼关、华州、西安等地,走的是潼关道,而不走蓝田、武关道。

  虽然在官道网络中的地位下降,但在民间经济文化交流方面,武关道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明黄汴《一统路程图记》记载:“陕西、河南二省,大同、宁夏等边,苏杭客货,皆由南、北二河而上,至汴城王家楼或孙家湾起车。至陕西者,或自南京大江至汉口换船,由襄阳府淅川县入武关至西安等府。”清乾隆《续商州志》载:“自蓝田至商州三百余里,顽石崎岖,碥路偪仄,乾隆十年巡抚陕西桂林陈公弘谋捐银二千两,委商南县典史张恒监修,自商州胭脂关至蓝田七盘坡,凿山煅石,辟成大道,驮轿通行,商旅往来如织。”

  武关道之外,古代由关中通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道路还有不少。《史记·河渠书》载汉武帝时有人上书建议开通褒斜道,言:“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下渭。如此,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说明经褒斜道,沿汉江亦可通往荆襄和山东地区。其他通过南山各谷口,连接长安和汉中、安康等地的道路,也都可转从汉江水道向东南,通往荆襄一带,如子午道、骆谷道等。这些道路可以看作广义的秦楚古道。但这些道路要绕道汉中、安康,过于回远,而且越过秦岭隘口时,比武关道至少高出—米,更为险峻;加之这些道路经过的地区比武关道沿线开发要晚,在清代中期以前人口稀少,因此一直未能取代武关道。

  与秦岭西段的子午、褒斜、傥骆、文川、金牛、故道、连云栈道等数道并行或相沿更替相比,蓝田—武关道由于其明显的地形地貌及区位优势,在秦楚古道中一直是一枝独秀,占据主导地位。历史时期相关道路的开辟和维修,主要是围绕此条道路的部分路段进行线路调整和整修。周秦汉唐时期,因为关中是国都和政治中心所在,此条道路是联系荆楚和长江下游与东南沿海地区最为便捷的通道,政治、军事和经济地位极其重要,是当时重要的官道之一。唐以后,都城东移,此道在官道网络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但在沟通西北和东南的民间经济和文化交流中,仍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全国著名的商道之一。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社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1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