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这件事上,我们是敢死拼命的

新华社客户端甘肃频道12月3日电这是一片曾经充满艰辛的土地,荒漠、风沙以及荒凉肃杀的边关,曾是这里的底色。一百多年前,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感慨这里“苦而不可居”“陇中苦瘠甲于天下”。25年前,新华社记者拍摄的一张照片中,一位母亲执一浅碗含水为几个儿女洗脸的场景,至今仍让人唏嘘。

这里,是甘肃,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省份之一。86个县市区,58个被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7个是省定插花型贫困县;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就有甘肃的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

这又是一片充满韧性的土地。千百年来,生于长于斯的人们,一直与干旱、贫瘠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特别是“十三五”期间,甘肃全省干部群众铆足干劲,越是艰难越向前,反贫困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年以来,全省累计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万,75个贫困县区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

反反复复“过筛子”多年抓实“一件事”

站在“关了房门屋里也亮堂”的平房前,47岁的王小勤至今仍感觉“像做梦一样”。

记者7年前来到陇南市礼县桥头镇张铁村时,王小勤还住着70年前的土木房。房内昏暗、潮湿,糊墙的报纸已经发黄,窗台、柜子积满了黑色灰尘,卧室的隔壁就是猪圈。

“苦日子看不到头嘞。”王小勤说,地里一年仅能产两三百斤小麦,短缺的口粮要靠他和当时76岁的老母亲两人挖药材卖钱换得。

年,再见王小勤时,旧房早已换成了明亮、宽敞的砖混平房。6年前,当地政府推进危房改造工程,王小勤获得1.4万元补助,推倒了旧房建起了新房。5亩“卧牛田”“眉毛田”种上了当归、大黄等中药材,平均每年给他带来元收入。另外,他在村里的药田里打工,一年也能挣上1.2万元。

“现在的日子挺好。”长期艰苦生活养成的寡言少语的性格一时难以改变,但王小勤飞上眉头的一抹欣喜,是藏也藏不住的。

在决胜脱贫攻坚之际,新华社记者深入甘肃贫困地区,时时能够感受到脱贫带来的类似幸福与喜悦。

生活变了,村民们的视野也变了。

“以前村民愁的是,今天吃什么,穿的好不好。现在不一样了,大家谈论最多的是孩子的教育和就业。”

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陈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周金珂说,这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曾高达55.9%。如今,村里几乎家家都有大学生,全村上过大学的超过人。

张铁村、陈坪村是甘肃“十三五”以来脱贫攻坚行动成效的缩影。时任甘肃省省长的唐仁健介绍,目前甘肃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基本解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有效拓展。特别是年至年,甘肃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0.2%、10.3%、11.8%,明显高于甘肃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今年以来,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甘肃省全力消除影响、坚持定力,聚焦深度贫困,吹响了总攻号,全力攻克最后深贫堡垒。全省对8个未脱贫县挂牌督战,由省级领导干部分片包抓;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个贫困村,由各市州主要领导包抓;县市区主要领导督战到户,包抓剩余贫困人口。

贫困人口增收是挂牌督战的重要内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西和县中王山村村民张有返回青岛务工的行程被耽搁了。“每天都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