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安定设施农业面积稳定在14万亩以上

中新网甘肃新闻5月30日电(吴维娜)从土豆、萝卜、白菜“老三样”到旱塬种出火龙果、开出月季花,有了“蔬菜博览园”;从夏秋两季到蔬菜不断茬、瓜果四季香……定西市安定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已经拓宽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带来实打实的经济效益。近日,安定区内官营镇先锋村的温室大棚里,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挂满枝头,迎来丰收。内官营镇地处安定区西南部,平均海拔米,素有陇中“旱码头”、安定“菜园子”之称。当地光热资源丰富,冷凉蔬菜品质优良,深受群众认同和客商青睐。仅年,内官营镇以蔬菜为主的种植产业收益就达到7.1亿元。在位于内官营镇的高原夏菜技术集成及产业孵化基地里,“80后”种植能手张保萍说,“新建的日光温室起架高、面积大,还配备了水肥药一体化设备,温度、湿度和水肥控制更容易,育出的苗子笔直,叶片嫩绿,与大田种植相比,效率提高一半,亩均收入翻番。”该基地负责人成思良介绍说,基地主要种植培育普罗旺斯西红柿、有机花菜等40多个抗病抗逆新品种,建成日光温室7栋、塑料拱棚座,吸纳周边群众50多人就业,人均月薪元以上。成思良说,“我们通过‘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构建蔬菜产业联合体,投入资金多万元,建成占地亩的高原夏菜基地,初步形成了‘耕、种、收、产、加、销’的全链条发展体系。”农忙种菜,农闲打工。得益于基地建成,村民孙凯就在家门口当起了“上班族”。他说,“离家近,照顾老人孩子方便,农闲时每天元,农忙时每天元,加上自己租种大棚的收益和土地流转费,日子越来越好。”近年来,内官营镇立足资源优势,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探索推行“企业带产业进村、主体带农民进社、农民带土地进园”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据统计,仅劳务产业一项,内官营镇每天从事蔬菜采摘、搬运、包装的务工人员达2.4万多人,年实现劳务收入6.4亿余元。关川河畔,鲁家沟镇是安定区北部较为干旱的乡镇之一,年底,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后,为当地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定西丰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马铃薯原原种种植繁育基地建到了鲁家沟镇绿色循环综合农业产业园,租赁连栋温棚从事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成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受益者。每座大棚,都有“薯”光。“这个叫雾培,每隔7分钟输送一次营养液。再有一个多月,匍匐茎上将缀满鹌鹑蛋大小的微型薯,产量是大田培育的三四十倍,每株可产60至粒,个别能结到粒左右,在雾培环境下生长出来的种薯投入生产后,抗病性强、成活率高、品质更好,每亩地可以增产30%以上,收益相当可观。”特技特派员杨富宝边说边掀起雾培箱下的塑料布,只见悬空的根系,已有半米长。近年来,安定区依托气候和区位优势,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以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通过基地建设、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等,促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赋能乡村振兴。目前,全区设施农业面积稳定在1.4万亩以上,日光温室亩,塑料大棚亩,种植蔬菜、微型薯、花卉等年产值达7.58亿元。(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