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效果 http://pf.39.net/bdfyy/bdfyc/160703/4889748.html
原创:树桐
“拉扎节”盛行于甘肃省中部定西、甘南、临夏等地区,是当地群众于每年新粮打碾之后,举行庆丰收、访亲友、祭先祖、酬山神的民间传统节日。“拉扎节”自农历七月初十开始,至十月二十五结束,时间长达天,其盛况可与春节相媲美。
临洮县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唐蕃古道要冲。自古以来,羌、吐蕃、藏、吐谷浑、回、汉等多民族相互融合,是茶马互市活跃区。“拉扎节”正是这一番(藏)、汉杂居地区特有的民俗活动。“拉扎”是藏语“拉则”的转音,指山神或山神之地。“拉扎节”分布于临洮县南部的衙下集、南屏等乡镇和与之相邻的渭源、康乐、临潭、卓尼等五个县的多个行政村,参与群众近20万人。
“拉扎节”最早可追溯到唐中期。《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年,吐蕃大将达扎路恭(汉名马重英)攻陷洮州,随后占领河陇一带。《吐蕃金石录》记载,达扎路恭因反佛被赤松德赞“驱往北方”,后领军东进,传播苯教文化。苯教文化以大鹏鸟为图腾,至今主持“跳拉扎”的番师公自称为苯波弟子,常有“唐朝出世,宋朝加职”等祝词。“拉扎节”中“攒大鹏”的仪轨、边鼓边舞的仪态,以及白石崇拜等正是古羌藏文化的活态遗存。
明末清初临洮诗人张晋《迎神曲》:“纸钱烧红飞蝶灰…献神羊猪酬神酒…年年与我好麦豆”,正是“跳拉扎”的真实写照。“拉扎节”以自然村落为单位,以庄稼成熟时间为序,各村落过节的日期相应不同。尤其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最多,当地流传着“八月十五满川,九月九满山”的谚语。“拉扎节”主要分为走亲访友的“吃拉扎”和人神共娱的“跳拉扎”,“吃拉扎”热闹而温情,“跳拉扎”神秘而古老。
“吃拉扎”时,各家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饮食习惯准备节日菜肴,提早酿制青稞酒,蒸好新麦面馒头,打好凉粉,煎好油饼,迎候亲朋来宾,在亲友走动、我往你来中和谐人际关系,共享丰收喜悦。
“跳拉扎”活动1到3天不等,有设坛请神、祭山神、接泉神、攒大鹏、发黑神等仪轨。师公身着五彩神衣,手持羊皮鼓边鼓边舞,鼓声激越,欢腾神秘,唱词生动,质朴贞刚。“跳拉扎”蕴含舞蹈、武术、剪纸、绘画、说唱等多种民间艺术,生活气息鲜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跳拉扎”期间的各项仪轨勾连山水,人神共娱,既表现出先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祈愿。
主持“跳拉扎”的师公分为番师公和汉师公,师公一般为家传,口传心授,辈辈相传。各村根据供奉神祇不同或邀请番师公,或邀请汉师公,番山神与汉山神有时齐聚一堂,番师公与汉师公也能同坛共舞。在多民族融合中,目前过“拉扎节”的主体虽为汉族民众,但节日内容却保留了羌藏民族的诸多仪轨,显现出“汉仪番风”的多元文化特征。
近年来,临洮县以“拉扎节”为题材,创拍了多部非遗舞台剧,出版了《非遗图典》等专著,临洮师公随《守望马家窑》节目登上了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的舞台。“拉扎节”在年复一年中传承不息,群众参与广泛,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和仪轨。在今后,当地政府将以活态保护为重点,持续加强宣传推广和文化研究,并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价值,让“拉扎节”能够原汁原味的传承发展下去,留住这一特殊族群的意象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