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份有一篇文章非常火爆那就是《鲁迅有骂过郭沫若是狗吗?你对郭沫若了解有多少?请别再瞎起哄了》这篇文章发表之后便收到了几千个留言。
这篇文章的作者叫老覃,他发表这篇文章是为了替郭沫若说话?是因为他看到有人说过郭沫若当年乱改地名的事。那么郭沫若当年到底是否乱改过地名呢?
一、地名究竟是谁改的?
要知道最近几年郭沫若一直被网络上的人诋毁,无非说他当年乱挖皇陵导致大量的文物损毁。还有网民们说郭沫若是软骨头和草包,这样的诋毁的确是有些太不尊重人了,而最让网民们谩骂的还是郭沫若改地名的事。
在网民们看来,当年很多优美的地名被郭沫若改得非常土里土气,甚至没有了当年古色古香的风采。山东枣庄过去叫兰陵,包头过去叫九原、保定过去叫幽州、石家庄过去叫常山……这些都是郭沫若之过。
当时这件事还惊动了记者,记者让网民们拿出证据来,要不然很难有说服力。当时很多网民们却拿不出证据,就在记者觉得网民们是在诽谤郭沫若的时候,一个网民指出了年郭沫若写过的一篇文章叫《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
记者查阅了不少资料,郭沫若的确是在当年写过这篇文章。那个拿出依据的网民说,这篇文章是说要中国文字有利于书写和交流,地名也一起简化了最好,所以兴起了全国改地名的潮流。
记者再次读了一遍郭沫若这篇文章,他也觉得这篇文章是有点这个意思,可郭沫若已经去世几十年了,也无法得知郭沫若心里所想。要知道,当年陕西可是率先改了不少地名,尽管改变地名让当地老百姓觉得匪夷所思,但地名还是改了。
把鄜县改为富县、把盩厔县改为周至县、把栒邑县改为旬邑县……陕西兴起该地名之时,全国各地也开始流行改起了地名了。但是老谭跟记者说那篇文章的意思并不是要改地名,而是为了推动简化文字的事。
记者也知道,文字简化的事早在清朝末年就已经被提过,比如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就说过要把汉字改成拼音字母。当时清朝的汉字还属于那种繁体字,并没有简化过来,更别说是改成拼音字母了。
之后,文化圈里的名人、比如鲁迅、陈独秀、蔡元培………都提出要废除汉子的呼声。当时国民政府并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毕竟中国的汉是老祖宗传下来,哪能说废就废。
而鲁迅蔡元培他们几个文人给出的理由则是中国从近代开始就一直落后西方。汉字和英文不一样,完全阻碍了和欧洲人的交流,阻碍了东方和西方思维上的融合。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也提出过要把汉字改成拼音的方向。毛主席考虑的是过去的汉字太繁琐,太复杂了,晦涩难懂,很难学清楚,改成拼音汉字就可以有效地让全中国人识字。
要知道,当时中国文盲太多了,毛主席可不希望自己建立的国家大部分人都是文盲。于是在年的时候,文字工作者们便开始研究改革汉字,一年多的时间后便逐渐推广汉语拼音方案。
二、冤枉郭沫若了
郭沫若也觉得改变汉字是对的,作为一个文化人,郭沫若写出了《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这篇文章来。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中就有4万多个汉字。有的汉字非常绕口难懂,而普通人交流也就能用上3千多个汉字而已。
也就是说剩下的那些汉字根本就没有用,郭沫若觉得压缩汉字是必须要做到的。当时人们都不懂怎么压缩,郭沫若想了想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把生僻字换成同音字就行,不管是给孩子起名字还是写文章都可以这样改掉生僻字。
陕西省委也觉得郭沫若说得没错,于是他便把陕西省那些绕口的地名给简化了。在他看来这也没什么不好,也方便外地人到陕西听到绕口的地名听不懂。
但还是有人提出来,比如兰陵、九原、庐州、幽州、汝南为什么要改地名,这些地名并不绕口可为什么也要被改地名呢?其实很多人都冤枉郭沫若了,这些地名并不是郭沫若提出要改的。
要知道在古代地域的更改是很平常的事,很多朝代为了避讳皇帝的名讳就把地名给改了,还有因为行政级别的变动改变了地名。但究竟改成了什么地名,由于年代久远,也很难查清楚。
尤其是在宋金时期,他们把过去的州改成了府,目的是更好地管辖,所以过去的秀州、瀛州、巩州,都被改成了嘉兴府、河间府、巩昌府。还有很多地名是是因为被征服后地名不得不被改变的,比如宋徽宗灭了方腊,歙州当年是方腊的都城,很多大臣建议把地名给改了。
三、历史上的地名
宋徽宗也觉得应该这么做,收复被方腊占领的地盘自然是要被改地名,彰显宋朝的强大,于是便把歙州改成了徽州。所以兰陵变枣庄、九原变包头真不能怪郭沫若。因为年,国家下令把一些带有歧视性和侮辱性的地名进行改革。
当时很多地名都被改了,更别说是兰陵变成枣庄、九原变成包头了。而有很多人问兰陵和枣庄到底有什么关系,这关系可复杂了,要追溯到隋、唐、宋时期,这三个时期一直都有兰陵县。
到了明清两代的时候,兰陵县突然消失,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兰陵县被分成峄州和沂州临沂县,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临沂县也不知道因为什么被多次改名,后来直到年改回兰陵县,因此枣庄和兰陵县一直存在,并没有被改掉。
总结:
中国地大物博,每一个省市和县的名字如果真要追溯的话,恐怕得查阅大量的资料。古代战乱频繁,被别人攻下的县和市很快就被胜利者改变了地名,再有很多地方连地名都消失了,这都无从查找。
所以郭沫若根本就没有在当年提出过要改变全国地名,网络上的一些网民也不要再这样羞辱一个故去的老人。他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知识分子,撰写过不少著作,如果真想知道自己家乡在古代到底叫什么地名,那就多查阅一些资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