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1969年渤海湾74级地震,逃

小时候呆头笨脑开化的晚,五六岁时发生的事情已记不起多少,有点记忆的也是支离破碎。不过,有一件事在脑中脉络还是比较清晰连续的,那就是发生在年的渤海湾大地震。一、震情描述年7月18日下午1时24分,渤海湾发生7.4级地震。震中位于山东黄河入海口以东海域,震源深度30公里。红点处即为地震中心地震共造成十人死亡,三百多人受伤,房屋破坏四万余间。山东垦利县大部分地区、利津、沾化县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多处出现地裂地陷、涌水冒沙、房屋倒塌,并影响波及到山东潍坊、烟台以及河北、天津、辽宁等沿海地区。当时,处于垦利县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农场离震中最近,受灾情况相对比较严重。黄河农场大地裂缝。题外话:论震级,7.4级算比较高的了,唐山和汶川地震分别是7.8级和8.0级,众所周知这两次地震的破坏力相当之大。而渤海湾地震相比而言损失是比较小的,有专家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震中在渤海离陆地较远,且属深源地震。另外,震区地广人稀,居民较少,基本没有楼房也是原因之一。农场地裂缝穿过一小砖房,墙体拉开。二、地震亲历记地震发生时,小编不足6岁,家住在黄河农场科研站,那时没有幼儿园,上学前的孩子们就是大人带着或者瞎逛。年7月18日午饭后,母亲和几个职工家属去农田干活,就把我放在和我家关系不错的董姨家,她家有一个女娃同我年龄相仿,小玩伴一对。我俩正在玩耍中,突然听到外面传来轰隆隆类似链轨拖拉机经过的声音,大地开始摇晃起来。坐在一旁喝水的董姨突然跳了起来,大喊一声:地震了,快跑!同时一手一个拽着我们俩迅速跑到了屋外。第一次经历地震的我倒没感到有多大恐惧,只是很突然,晕头转向,也没有很切身的摇摆感受。地震结束后董姨领着我们到了前面场园空旷地带,清晰地记着粮食仓库的西墙角出现大裂纹,场园前的一个小路上也裂开一个大缝,还有一处空场呈现两米见方的凹陷并冒出水泡……震后农场一处地陷母亲从地里赶回后,马上领着我回家。家里房子倒是没有什么事,但我们家前面的那排房子中有一户房顶塌了,幸亏家里面没人。整个科研站没有人员伤亡,只有部分房屋裂纹、道路裂缝以及涌水冒沙现象。三、逃避地震海啸去东营地震发生后又发生过余震,黄河农场各级迅速作出反应抢险救灾。有关部门作出预测,地震可能会引发海啸,人心惶惶,农场领导们果断决策:男职工留场,妇女儿童全部逃离。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逃地震海啸活动迅速展开。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农场各级动用一切交通工具,把妇女儿童送往垦利县城和东营(胜利油田、当时称为厂)。我们家住的地方科研站当时只有一部老旧的轮式拖拉机,拖上一个大挂斗变成了我们逃离的运输工具。当天下午到傍晚,科研站的十几户家庭都紧张起来,打点行装包袱,带上些干粮咸菜和水,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也煮了很多带上。小孩子们倒觉不出紧张气氛,感觉还很好玩,似乎是要出去游玩一样。一家人平坐在铁制的拖斗内,挤得风雨不透,天刚擦黑便向西南方进发。记得当时走的路线是黄河外堤下边的一条土路,路况很差,地震造成的裂缝和沉陷要绕开,一位农场老职工提了个马灯在前面探路,深一脚浅一脚,基本上是龟速前行。从农场到垦利县城也就是五六十里路,竟走了一个夜晚。潮湿闷热加蚊虫叮咬,一车人受罪不浅。孩子们一开始还挺新鲜,小眼东张西望,说说笑笑,后来都疲倦了慢慢地沉睡过去。第二天清晨,天刚亮到了垦利县城,但见路上的车一辆接一辆,大都拉着妇女儿童,也有送完人返回的。我们这一车从垦利县城又向南行,最后到达胜利油田采油指挥部(现在的胜利采油厂驻地)。当地把我们安排到指挥部的一所小学中。当时油田小学校舍是这样的那时正处于暑假之中,学生们不上课,一家人把教室的课桌拼接一下当床铺,住不开就打地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讲台讲桌以及黑板,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教室。六七十年代的胜利油田基地在这里住了几天已经记不清了,也忘了是怎样吃饭活动的,反正是待了几天后,海啸也没有发生便又返回农场。至于怎么回去的,是农场来车接的还是油田派车送的?已经没有记忆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50多年过去了,这次地震经历经常在我脑海中浮现,特别是近几年魂牵梦绕从小长大的农场故土,往事重现,浮想联翩……看来,真的是老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9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