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里的陇西,到底在哪里

北京手足癣主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410/8833423.html

《风起陇西》里的“陇西”,到底在哪里?

祁山堡。

一部热播剧《风起陇西》,藏着大甘肃的千年风云激荡。剧情里三国最后的大戏“六出祁山”,正是在甘肃“陇西”展开。

每个看到剧名的人都会有许多疑问——

陇西,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剧中的主战场,不是甘肃定西陇西县,而是今甘肃东南的天水一带与陕西汉中南郑?

其实,三国时期的陇西,远不止今天甘肃陇西一县,而是包括兰州以南的定西、天水、陇南等广阔地域。

自战国时秦置陇西郡后,陇西地区就长期作为甘肃的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名贯华夏多年。

秦人从陇山以西的陇南山地走出,跨越秦岭,一统六国;三国故事最为光辉灿烂的悲剧“六出祁山”,在曹魏陇右(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右)五郡与蜀汉武都、阴平两郡展开。唐朝时“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即便在今日,一亿李家人的寻根敬祖之地,正在“陇西堂”。甘肃的简称之一“陇”,也与陇西颇有渊源……

陇西的背后,正是整个甘肃深厚悠远的文化底色。

《风起陇西》里的陇西,为何贯穿了大半个甘肃?

无论是陇西的“陇”,还是甘肃的“陇”,都与陇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广义的陇山,即为横贯甘肃、宁夏、陕西的六盘山。狭义的陇山,指六盘水南段。

从地理范围看,陇西一般是指黄河以东、陇山以西的这一片区域,甚至可以泛指陇山以西的广大地域。

古人以西为右,陇西又称陇右。《风起陇西》里三国蜀汉与曹魏交锋的陇西战场,便在曹魏所辖的陇右五郡(陇西、广魏、天水、南安、安定)与蜀汉所辖武都、阴平两郡之间展开。

在三国时期,陇西地域包含了大部分今甘肃的陇东南地区及陇中地区。等到元朝,陇西所辖地域以巩昌总帅府(今定西陇西)为核心,涵盖今兰州以南的大半个甘肃,乃至四川、陕西的部分地域,不亚于任意一个大省。

“秦陇锁钥,巴蜀咽喉”,好一个“陇上江南”

三国时陇西地区的南端,是号称“陇上江南”的陇南与天水一带。在这里,似乎一切形容甘肃雄奇、感叹西北壮阔的词汇与意象,都落了空。

陇南、天水一带的山地奇险艰绝,海拔落差达三千多米,钟楼山、仇池山、鸡峰山等百米垂直悬崖,在这里司空见惯。高山与江河行于大地,峻岭尽头有漫漫丘陵和关山草原,这里的美,是立体纵深的。

灵秀之外,陇南与天水的地理位置颇为重要:向西北可抵丝绸之路中枢河西走廊;往东翻越秦岭,就是“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向南沿蜀道穿越层层山区,又能联通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于是,这里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藏着无数英雄史诗。大秦崛起的巍巍历史,就从这里开始。

秦人从齐鲁大地远途而来,在西汉水两岸的河谷地安家落户,又以养马、盐卤这两大产业,自险峻山地实现“弯道超车”,不断由今陇南礼县、西和两县的西汉水一带向东前进。

秦州(今天水市)、秦安、秦亭、秦谷、秦水、秦川,一连串地名记载了秦人六百多年的奋斗史。秦人跨越秦岭,经略关中平原,一统六国,华夏最基础的政治、文化、经济框架,至此奠基。

这里,还藏着《风起陇西》一剧的缘起——三国故事最后的一幕大戏“六出祁山”(史实为诸葛亮五次攻魏),便在此拉开序幕。

祁山堡,位于今甘肃礼县。祁山一带的谷地,是整个陇西(陇右)地区的枢纽位置,这里前可威胁天水、陇西等曹魏重镇,后可掌控广袤的陇南山地,谁掌握了祁山堡这艘山岳间的巨舰,谁就控制了陇右战场的航向。

遥想当年,蜀军主力从汉中出发,自秦岭的群山万壑之间杀出,到祁山堡,入河谷地,直击陇右要害天水,局势豁然开朗:“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然而陇西郡顶住了蜀军攻势,马谡痛失关陇古道上的咽喉要地街亭,蜀魏在陇西地区就陷入了长期的拉锯血战。

三国大戏之外,“陇上江南”还藏着伏羲的悟道传说,也遍洒南宋吴玠、吴璘的抗金热血……时至现代,红军更自此挥师陕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陇上江南”,虽然气质柔婉,但并不缺乏壮怀激烈的英雄本色。

“坐中联七、甘肃之心”,定西:大西北开篇之地

自陇上江南一路往西北,便是三国时陇西地区西北部的核心地域,今天的甘肃定西。

一到定西,方见黄土层峦,天地壮阔,再往西北,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兰州与河西走廊四城,已是近在咫尺。

在这里,西北有巍巍祁连、向南有浩浩秦岭,东去是中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六盘山,百万年来,风沿青藏高原北缘而来,铸成黄土高原,流水与风沙,在大地上切出了“群山万壑”四字。

定西的多数地区黄土深厚,大地此起彼伏,坡陡谷深,干旱少雨,但定西远不止黄土高原上的苍茫。

孕育了八百里秦川的渭河,便发源于渭源县西南的鸟鼠山系,黄河上游的最大支流洮河,源自青海的河南县倾山而来,则经由定西岷县茶埠转向西北,过峡穿谷,最后注入刘家峡水库。

在定西南部,西秦岭与岷山交汇,气候阴湿多雨,山势愈发雄奇。贵清山、遮阳山,险而不燥,在黄土漫漫之间,自成一幅“清贵”的水墨丹青。

而在定西最南端的岷县,铺着一张水草丰茂的狼渡草原“历史长卷”:当年秦人曾在此牧马,奠定一方基业;千年以降,草原成为茶马古道上的一颗明珠;红军长征亦踏足此地,留下北上抗日的壮阔足迹……

今天的陇南、天水、定西三市,乃至更远处的平凉、庆阳部分地域,便是三国时期“陇西”地区的主体。

这里是齐家、寺洼文化与马家窑彩陶的时光漩涡;是黄土大塬上周人东迁的义武奋扬;是老秦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赳赳战歌;是诸葛丞相与姜维们的热血壮烈,千年难凉。

华夏民族孕育、成长、激扬的历程,都在甘肃的陇西大地得以见证。

陇西背后的定西,藏着最厚重的甘肃

北宋元眪五年(年),陇西县设立,县名县治沿用至今。如今,古陇西的核心区域与陇西县都位于定西市。从陇西到定西,西北人的健朗,都融在这片奇险天地里。

与前辈武威、张掖等古城相比,定西“较为年轻”,但英雄气概丝毫不减。北宋元丰四年(年),宋军收复西夏故地,宋神宗赐名“定相城”(今定西城区),正是取了“安定西边”的寓意。

今天的定西,还与江苏镇江一起组成了中国最霸气的一对火车站:镇江南-定西北。

但定西的生活环境曾经非常恶劣。几千年的高强度开发,兼之自然环境变迁,让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严重,定西中部与北部,都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河流往往变成干涸河谷,一如大地的伤痕,许多地方,都是夏天才堪堪有一点绿意。定西城,就坐落在一处干涸的河床上。

因此,从周秦到唐宋,英雄史诗逐渐变成悲苦长调,清末左宗棠途经定西时,这里已是“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不毛之地。

修建梯田,成为定西人生存的依仗,这也是保持水土最早的方法之一。在这片千山万壑的黄土高原上,一片片梯田层层叠叠,扶摇直上,不同于南方梯田的水韵与灵秀,而是厚重一如西北的辽远天地。

年,新时代的引洮供水工程全线建成。有了水,便有了生机,今天的定西,是西北变迁的缩影,也是兰白都市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辐射区,陇海铁路、兰渝铁路、宝兰高铁以及众多国道,让定西的枢纽地位再度凸显。

定西,正在成为甘肃的“丹田”。

定西大地,藏着最甘肃的味道

定西这片甘肃的“丹田”,藏着最甘肃的风俗物产,也代表着最甘肃的生活。

陇中高原秦腔震响,洮岷花儿唱遍河川,定西下辖一区六县:安定区、通渭县、渭源县、陇西县、临洮县、岷县、漳县,处处都有一张或多张“风土”名片。

陇西县,如今是交通枢纽与“中国黄芪之乡”;通渭县,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岷县是“中国当归之乡”“洮砚之乡”;陇西郡望所在地临洮县,是以花卉闻名的“陇上花园”;漳县出产国内顶级的蚕豆与沙棘;渭源县,则是“中国党参之乡”。

最令定西人重视的地道物产,也是最能代表甘肃的物产——马铃薯。安定区和渭源县,一个是“中国马铃薯之乡”,一个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平常吃的“开封菜”“金拱门”等快餐里,就藏着许多来自定西的马铃薯。

洋芋之外,定西的主食还五谷兼具:酿皮子清爽可口、尕面片小巧玲珑、岷县点心汇聚四方风味、陇西烧鸡粉冷热双吃、通渭荞圈圈细腻可人、姜粉鱼配一把油丝儿(麻花),就能温暖高原上或干燥,或阴湿的冬天。

来自陇西的腊肉与火腿,更是驰名西北的宝藏美食。腊肉灿若红霞,一如西北这片厚土之上,定西人乃至甘肃人热热火火的生活。

据新甘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5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