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教育翻身仗义务教育均衡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从地图上看,甘肃地处西北内陆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三大高原交会地带,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蜿蜒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

从历史延续看,甘肃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也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这里历史厚重,文化璀璨,山川秀美,资源富集。

但另一方面,甘肃是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长期以来整体经济欠发达,县域间经济发展也不均衡。年之前,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倒数第一,全省87个县(市、区)中,就有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贫困县。

摊子大、底子薄、资金少,甘肃教育发展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没有动力十足的火车头,要想“提速”,实现“弯道超车”,更是难上加难。“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多年来,甘肃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穷省办大教育”的理念,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打了一场漂亮的教育翻身仗。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6%;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消除了66人以上超大班额,56人以上大班额控制在1%以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97%以上,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全省义务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正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坚定迈进。

强化领导

多方形成均衡发展合力

年,甘肃“两基”通过国家验收后,一些迫切需要回答的新问题便浮出水面:“普九”之后,义务教育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彼时,在全国范围内,追求普及之上的均衡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当年,教育部在京与15个省份正式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签署备忘录的省份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省一案”确定了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随即,甘肃省委、省政府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列入民生实事工程安排方案。省政府划定时间表、路线图,将工作任务和责任横向分解到边,纵向落实到底。紧接着,省政府与各市(州)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协同推进机制。同时,与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联合建立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机制,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多方形成均衡发展的合力。

决策层“谋局”,各级政府“谋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最好的资源留给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各级政府的庄严承诺。

年,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甘肃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年)》。

年,甘肃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议,安排部署重点工作,督促指导市州及县市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工作。

年,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年,印发《甘肃省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

截至年底,全省已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两免一补”政策实现了全部县城乡全覆盖,全省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和校际办学差距不断缩小。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重点,更是难点。办好义务教育,离不开持续稳定的教育投入做保障。甘肃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倾斜,加大资金、规划和项目的统筹力度,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成为各地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鲜明的政策风向。据统计,-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累计投入.9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是历史上投入最多、增长最快、学生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教育投入连续八年成为全省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大力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学生群体之间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时代赋予的“考卷”。真金白银投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背后,不仅是甘肃省委、省政府多管齐下“拔穷根”的坚决底气,更是为实现教育公平、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坚定决心。

软硬兼施

夯实均衡发展基础

深秋时节,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的深山里,天水市武山县沿安初级中学修葺一新,暖黄色的教学楼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回荡着琅琅书声。

“前几年,由于学校条件差,附近村民想方设法把孩子转到城区学校借读。看到新学校建好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也引进来了,我放心孩子留在这里上学。一学期下来,孩子变化很大。”沿安初级中学学生家长李名花很庆幸当初自己的选择。

这所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得益于近年来实施的“全面改薄”工程,短短几年时间,薄弱学校旧貌换新颜。据统计,—年的5年间,全省改薄总投入达到亿元,覆盖所义务教育学校万学生,分别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和学生数的93%和95%;-年,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共投入资金65.6亿元,改善所义务教育学校条件,受益学生近百万。

对于处于全省教育“神经末梢”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甘肃也“不遗余力”,多渠道筹措资金21.9亿元,建设乡镇寄宿制学校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所。同时,全力实施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年以来累计投入12.8亿元实施“温暖工程”和“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农村学生稳定上学、就近入学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走进地处秦巴山地接合部的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小学,各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硅晶片采暖设备让人眼前一亮。“以前,一到冬天,教室里冷得让人直跺脚,手僵硬得没法写字。”该校六年级学生任清旺姆说,如今教室温度都能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同学们上课再也不跺脚、搓手了,注意力也集中了。

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漂亮的地方是学校,这样深刻的变化,在陇原大地比比皆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盘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大棋”,对每个深处其中的个体而言,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改变才是最真实可感的获得,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普遍“共识”。

学校建起来、设备配进来并不是“均衡”的终点,甘肃把办学条件改善与教育精准扶贫、城乡一体化发展、教师队伍、改革创新等协同推进,促使义务阶段学校底线达标与质量提升、内涵发展并进。同时,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全覆盖,网络直播课、网络共享课在各地大规模推广开来,农村学生享受到了和城市学生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教育质量大幅提升。

期间,师资配置和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甘肃先后出台了《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制度上完善了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体系,打出一套漂亮“组合拳”:

通过“特岗计划”“农村教育硕士计划”“公费师范生”“三区支教”“银龄讲学计划”等项目为全省农村地区中小学、幼儿园补充余名教师,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得到有效补充。

对全省75个贫困县乡村中小学教师,按每月不低于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乡村教师职称评聘实施倾斜,初步形成了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

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予以保障,国培省培、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等项目培训教师11.8万人次。实施“互联网+”师范院校支教服务项目,选派名指导教师和名优秀师范生,上课学生总数达到9.2万人次。

建立校长教师队伍城乡交流轮岗机制,引导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连续三年在全省选择优质中小学与23个深度贫困县中小学结对帮扶,每年选派近名师范类学生分赴深度贫困县的所农村学校开展支教。

……

瞄准教师队伍建设的痛点、难点,夯实均衡发展的“软实力”,全省各地在完善编制管理制度、县管校聘等方面大胆突破,一系列高含金量的举措频现,有效提升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体均衡配置水平,为进一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差距奠定了基础。

以生为本

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今年8岁的浩轩(化名)家住民勤县三雷镇,因脑部发育迟缓,并伴有语言功能障碍,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交流。民勤县特殊教育学校安排4名专职教师每周送教上门,有计划、分阶段对浩轩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每次送教上门,教师还带些学习用品和儿童食品,这也是浩轩最开心的时刻。

“老师们每周都来我家教孙子识字、认数,孙子发音清晰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比以前爱笑了。”浩轩的爷爷高兴地说,在送教老师的努力下,孩子一天一个样,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特殊教育的发展是衡量教育普及和均衡程度的重要标准。为确保特殊儿童不因身体残疾而辍学、失学。近年来,甘肃初步形成了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送教上门为辅助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一人一案”得到有效落实,实现残疾儿童、少年“全覆盖、零拒绝”,让家长、孩子都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实际上,让特殊群体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甘肃一直“走在前列”。近年来,各地坚持将留守儿童作为重点,优先安排留守儿童就读寄宿制学校,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大关爱保护力度。同时,组织省内17所高校的3.8万名大学生志愿者结对帮扶4.2万名留守儿童,通过开展兴趣培养、心理疏导、家书短信送亲情等方式,不断推动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部门关爱留守儿童的服务体系。

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学上”“上好学”这件事上,全省各地也铆足了劲、下足了功夫。作为曾经择校问题严重的热点城市,近年来,兰州市城区通过改扩建、还地于校、恢复办学、拆建还建、“出城入园”“全面改薄”“消除大班额”等项目,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所,新增学位近11.01万个,满足了人民群众就近入学的需求。同时,简化入学手续,畅通入学渠道,将随迁子女与本地户籍学生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使随迁子女融入集体、健康成长。

兰州、定西、白银等地还先后推行集团化办学,以名校带动弱校,在保持各校特色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集团内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保障了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截至年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达到18.86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6.54%,其中小学生13.71万名,初中生5.15万名。

与之同步的是,全省14个市(州)政府编制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将消除大班额任务规划纳入年度教育目标考核,从完善教育布局规划、提升教育供给能力、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健全设施条件保障等四个方面着手,努力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统计数据显示,年底,全省中小学66人以上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年底全省56人以上大班额控制在1%以内。

让所有学生接受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促进学生更高水平地全面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目标。从省级到地方,各个层面着力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切实为中小学生“减负”。现如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全面落实,“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实践活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红色文化在甘肃”系列辅学读本成为学生“案头书”,建成所德育示范校,7个中小学德育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各地各校还制定了加强新时代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落实措施,把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纳入教育质量监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保证了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掌握1—2项可持续锻炼的运动技能,推动校园足球普及;培养学生掌握1项音乐类表演技能和1项美术类创作技能,并广泛开展研学旅行、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秉持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