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s://m-mip.39.net/m/mipso_5154120.html
做大做强我省中医药产业
高春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我省发展中医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聚焦中医药产业发展能力提升,构建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优化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中医药企业扶持力度。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防范风险”的原则,发挥国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聚集投向中医药产业领域。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依法合规加大对中医药领域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担保力度,降低担保费率。鼓励金融机构利用行业信用信息开发适合中医药产业的金融产品。打造中药加工产业集群,引进一批中药龙头加工企业,培育一批中药企业集团,提升一批中药骨干企业,打造一批集供应链、产品链、创新链于一体的企业航母。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强化中医药产品开发。提升省内中医药领域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能力。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依托甘肃中医药大学组建陇药产业创新研究院,解决我省中医药产业领域新产品研发、中试和产业化等瓶颈问题。强化中医名方制剂开发,设立中医名方新药开发联合攻关领导小组,持续加大名优产品培育力度,提升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能力,将中药配方颗粒这一优势中药品种做大做强。
做大做强中药材市场。建立中药材收储制度,提升中药材仓储能力。支持定西、陇南、甘南等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完善中药材市场体系,打造陇西县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加快陇西首阳、岷县当归城、渭源县会川、宕昌县哈达铺等主产区中药材交易市场提升工作,建设临洮县、灵台县等药材产地市场。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建立集网上信息、电子商务、标准仓储、运输调度、智能云仓等设施为一体的中药材智能化仓储配送中心。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打造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培育网货品牌。
推进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优化道地药材种植布局,打造道地药材优势产区。全面推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加大种子种苗选优提纯、统繁统供力度,普及应用生态种植技术,创建一批国家、省级中药材特优区,建成当归等大宗道地药材绿色有机示范基地。建设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生产的基地,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引导中医药企业自建或以订单形式联建稳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完善中医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引导中药材加工企业、合作社进入园区发展,打造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
挖掘和传承甘肃中医药文化精华。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强全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加强对我省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5G等现代技术,大力宣传“陇味”“甘味”中药品牌,挖掘地方中医药故事,全面提升我省中医药文化品牌。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推出一批具有甘肃特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影视、戏剧、专题片等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作品。
促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中药材产业与文化旅游、医疗康养等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健康旅游、养生保健、药膳食疗等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全健康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产业体系。鼓励研发生产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药膳、普通食品等中医药大健康新产品。研发、生产中医药美容护肤、洗发护发等系列产品和中医医疗辅助产品。
加强中医药产业人才培养。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中医药人才成长进步通道,打造我省“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支持中医药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带徒传技”的作用。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上用心用力。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项目支撑+校区合作+专家引领+技能培训”的培养模式,引进中药材方面的专家采取集中授课、田间讲解和参观实训等方式,培养中药材种植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中医药产业发展人才库。
融入国际化开放合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龙头企业及大型项目落户甘肃。按照“引进新基建、推进市场化”的思路,高质量办好药博会,以产销对接为抓手,以产品、资本、合作为纽带,引进国内外大型药企落户甘肃。推动甘肃中医药产品和品牌参与国际合作,推动甘肃中医药开放交流,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医药机构与有合作意愿、市场潜力较大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建设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及中医药产业园,开设中医课堂、举办国际展会及论坛,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贸易附加值,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
作者为甘肃省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