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沧海桑田。时间老人踽踽前行,永不停歇,在榆次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折射出唐风晋韵的灿烂光芒,铸就了这座城市兼容并蓄、宽厚博大的性格。
年11月18日星期日,晋中市图凤鸣讲坛第21期,由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山西省社科联、市社科联、市文化局、市图书馆联合举办“晋商故里话‘中和’系列讲座”如期和读者见面了。
主讲人榆次区供销社主任高雄辉老师,是晋中本土卓有建树的一位社科学者,多年研究晋中地域文化,撰写有《榆次---秦将白起的最后归宿》《关于把“晋华纺织厂”旧厂址建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博物院”的建议与探讨》等多篇研究文章。
亦趣亦学是高老师讲课的特点。一句晋中人“你去where?”的趣谈,让读者笑着Get到晋中文化大融合点;一个“咱们都应该和上级领导提议,找找咱们自己的‘中都古城’”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榆次”、“中都”、“魏榆”这些我们耳熟却不能详的名字,在高老师侃侃而谈的话语中得到解答。
“魏绛和戎”是盛传不衰的故事,也是这次讲座的主题,魏绛用议和的策略,争取到晋国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拥护。魏绛所到之处皆以盟约之策使得诸戎朝晋,仅用八年时间,便取得了晋国与戎狄和睦相处的局面。榆次一带以货易土、兵不血刃纳入晋国版图。和戎的成功,使晋国可以集中力量逐鹿中原,而无后顾之忧,更是中国“和”文化的标志性里程碑。
一堂课洋洋洒洒,高老师讲得酣畅淋漓,读者在短短2小时的讲堂里知道了“绛立疙瘩”的长凝石疙瘩,知道了榆石亭里藏着那块“石言于晋魏榆”的会说话的石头,重温了史伯用“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理论断言不出三年周必亡的典故……
“和”文化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和”精神的总结。凤鸣讲坛是晋中市图书馆公益文化服务的精品品牌,向读者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以不断提高读者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本着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的原则为公众构建出一个文化交流、信息传播的全新平台。